第03版: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云山下产业兴
——硖石乡“公司+农户”模式推动“一村一品”建设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在陕州区硖石乡境内有一座海拔1600多米的大山,因山高入云,村民称之为青云山。民风淳朴,勤劳善良的硖石乡村民在近年来乡村振兴致富大道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梅花鹿、桑叶鸡等特色养殖产业,不仅拓宽群众致富路,也让青云山脚下的这片沃土呈现勃勃生机。

    8月7日,在陕州区硖石乡硖石村村民王建伟的金鹿苑里,一排排整洁的鹿舍内,呆萌可爱的梅花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悠闲地吃着草料。

    “我养梅花鹿已经3年,相比传统的牛羊猪养殖,梅花鹿不挑食、抗病强,不需要投入太多劳动力,并且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一只梅花鹿一年可以割两次茸,再加上鹿产品深加工,纯收入在8000元,现在的市场供不应求。”王建伟说。

    据悉,梅花鹿特色养殖项目由硖石乡本土企业家投资140余万元建成,现有梅花鹿70余只。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同时,该乡采用“公司+农户”形式与农户合作,打造集养殖、加工、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基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8月7日,在硖石乡车壕村桑叶鸡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将成筐的桑叶鸡蛋装上汽车,准备送往周边超市。

    “目前,养殖场里存笼的桑叶鸡3万余只,每天产蛋3000斤,这些鸡蛋都是有订单的。同时养殖场为6名群众解决务工问题,每名群众每月增收2000~6000元。”车壕村桑叶鸡示范基地负责人说。

    据介绍,桑叶鸡项目总投资480.61万元,采用优质桑叶粉以及含高钙饲料进行全自动投放喂养,每天工人进行2次桑叶蛋收集,所收集的桑叶蛋分销到周边各个超市。

    “全乡确定1个样板村、5个示范村、7个辐射带动村的畜牧养殖业布局,鼓励和支持各村群众扩大传统养殖规模,重点打造梅花鹿、桑叶鸡等特色产业养殖,以点带面,推动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硖石乡乡长朱海东谈到该乡产业发展思路时说,一是联系农业研究院,邀请畜牧专家,提升养殖业的产品质量。二是以梅花鹿养殖为依托,注册产品品牌,新建产品加工基地和展厅,延伸产业链条。三是以“公司+农户”模式,推动村民发展梅花鹿养殖,为当地村民创造务工机会,增加收入。为确保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他们采取有力措施,做足服务之功,倾心护好这条致富“金链子”。

    值得一提的是,该乡为充分发挥青云山的资源区位优势,于2015年7月注册资金110万元,成立硖石乡青云山农民种养合作社,主要从事无公害农业种植、生态养殖,以及绿化苗木培育、栽植、养护等工作,是全乡种植、养殖的重点项目和示范基地。合作社承包荒山700余亩,养殖山羊、绵羊200余只,种植玉兰、日本红枫、紫荆、紫薇、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80余亩,核桃树60余亩,杏树30余亩。合作社常年为周边村20余名村民解决务工问题。

    “今后,我们将逐步形成以传统畜禽养殖为主、特色养殖为辅的养殖模式,持续推动‘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负责供种、供料,并提供技术服务,统一销售,村民负责代养管理,按每年盈利计算分红。同时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做文章,推动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此外,乡政府着力为本地养殖户拓宽销售渠道,让特色养殖成为推动村强民富,实现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大工坊’。”硖石乡党委书记朱晓博对全乡特色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昝运峡 张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陕州区委三届七次全会召开
“闪亮工程”为基层治理 注入“源头活水”
青云山下产业兴
简讯
甜糯玉米迎来好“丰”景
让乡村和美“可感”更“可及”
渑池县连续三年成为“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
闲置土地用起来 村民集体双增收
社区好“食”光 暖胃又暖心
义诊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