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推土机、挖掘机在田里来回作业,工人在运砂浆、铺路基、整修沟渠……近日,走进渑池县陈村乡滹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正在加紧施工。
“今年,渑池县计划建成3.4万亩高标准农田,总投资1.02亿元,建设内容围绕土地平整、水渠开挖、田间道路整修、水利设施配套,达到集中连片、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的效果。”渑池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措施,近年来,渑池县新建高标准农田5.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9万亩,项目区小麦、玉米亩均产能增加200公斤以上,直接受益农户1.13万户。如今,渑池县天池镇的辣椒、南村乡的花椒、陈村乡的葡萄、仁村乡的谷子……将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装扮得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近年来,渑池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绘就了一幅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我们紧扣‘产业先行、产村融合,共建共治、和美乡村’的建设思路,围绕‘畜、椒、药、烟’特色产业发展,实施辣椒换种赋能、花椒提质增效、中药材延链补链、烟叶降本提质、生猪智能养殖五大产业工程,全力打造‘花椒、辣椒、中药材、烟叶、生猪’5条全产业链。”渑池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洪阳镇北沟村的李子成熟了,村民郭小锤的50亩李子采摘园每天都会迎来200多名游客。“采摘业收益可观,除了承包土地的租金,一亩地收入突破1万元。”正在园里忙碌的郭小锤说。
漫步北沟村,只见宽敞干净的柏油路面、生机盎然的绿植花卉、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别具特色的墙体彩绘……一幅乡风文明的动人图景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北沟村以辣椒种植为主导产业,探索形成“个人居家收入+土地流转金+村内务工收入+集体分红金”多渠道创收格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费敏子说:“2023年,北沟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280万元,除去村里预留的新一年发展基金外,全村1103人人均分红380元。”
北沟村是渑池县建设“和美乡村”示范村的缩影。2024年,该县围绕“和美乡村”建设思路,谋划项目55个,重点打造10个“和美乡村”。对此,渑池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村督导机制,每名县委常委定点联系一个行政村,全过程指导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建设,形成高位推动、高效督导的工作格局。
“乡村和美善治,移风易俗是关键。”渑池县把开展移风易俗整治行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明白纸”“倡议书”“一封信”形式,向全县发出“动员令”。
该县坡头乡韩家坑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该村以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弘扬孝善文化为主要抓手,建成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村史馆、文化大舞台、家风家训馆、廉政和孝善文化长廊,健全配套设施和健身器材等,促进乡风文明。
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在渑池县更加浓厚,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的观念在仰韶大地蔚然成风…… (马德英 史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