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与人交往时,容易情绪失控甚至攻击他人和伤害自我。这些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训练,还会危及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孤独症孩子的情绪问题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黄河三门峡医院儿童康复科主治医师王阔。
王阔表示,与孤独症孩子交流沟通时,要学会总结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孩子缓解情绪。
孤独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对于自己的需求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当他们遇到饥饿、想要东西、生病或者生理性不适时,就会出现哭闹、尖叫等情绪行为。老师或家长应积极关注,耐心引导,鼓励他们通过不同形式将感受表达出来,也可以使用图卡、手势及简单字词等表达要求。
孤独症孩子通常适应力较差,遇到环境改变会出现抗拒等行为。老师或家长要在特定情境中预知孩子可能会出现不良情绪,提前告知孩子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有预期的行动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接纳。比如提前告知他今天可能需要去完成一件比较难的任务,过程可能会有点难受。当孩子能够完成后,要及时给予强化和鼓励。
当孤独症孩子希望被人关注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语言能力不足,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像哭闹、自伤、伤人等来达到引起关注的效果。这个时候,老师或家长应该做到在保证孩子及他人安全的前提下,忽略他的不当行为,再通过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孩子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孤独症孩子面对干预训练任务或生活中的指令不想完成时,便会借用哭闹、跑跳等行为来逃避。这时,老师或家长要想一下任务的难度是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任务太难,就要适当降低指令的难度,利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表达要求以及完成指令。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