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晨宁)今年以来,渑池县检察院认真落实好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持续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促进检察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截至目前,该院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集体荣誉9个,个人荣誉7个,1起案件被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发布为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
服务发展大局。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平安渑池建设,依法打击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犯罪行为,起诉涉嫌故意伤害等案件6件6人,协助相关部门依法对980余人的违法犯罪信息进行审核并及时上报;确立“服务非公有制企业”联系点2个,常态化推进涉企司法服务保障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涉企业刑事犯罪,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厚植为民情怀。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职能,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58次,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6件次,检察长接访7件次;严惩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5件30人,挽回经济损失35万元,办理农民工劳动报酬支持起诉案件2件2人,追讨金额40余万元;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对涉罪未成年人“宽容不纵容”,组织开展帮教活动20场次,印发强制报告制度宣传页100余份,“韶光护未”品牌内涵不断丰富。
践行司法使命。构建法检刑事案件会商机制、案件质量内部管理机制等,提升办理质效,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51件71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88件137人;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1件,办理执行监督案件并制发检察建议4件且均被采纳;公益诉讼检察立案12件,涉及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药品安全等领域,发出检察建议6件。
提升队伍素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开展检务督察,不断锤炼全院干警过硬作风;坚持“专办+专研+专培”模式,发挥10个跨部门专业化检察团队作用,落实落细重点工作,持续提升干警专业素养;吸纳先进数字检察模型成果,让数字技术赋能法律监督,着力打造“韶光”特色数字检察模型阵地;着力加强办案程序监管、办案实体监管、统计数据监管,全面提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