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水与桥,衍生了世间美好的相遇。
大河汤汤,大桥巍巍,大路迢迢。浩吉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飞架南北,如一条蓝色巨龙穿梭晴空碧波(如图),衔接南岸240公里沿黄生态绿廊,水、桥、廊三位一体,形成“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的黄河安澜好风光,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众多游客在三门峡“桥”见浪漫。
浩吉铁路是国家“北煤南运”新的战略运输通道,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西等七省(区)十三市二十八县(旗),全长1814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铁路。
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是浩吉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也是运(城)三(门峡)铁路、运三高速公路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造就了世界上连续顶推距离最长的公铁两用桥梁、世界上连续顶推重量最重的公铁两用大桥、世界上设计荷载最重的公铁两用桥梁这三项世界第一的纪录。
该桥是沟通运城与三门峡两市的第4条重要通道,不仅对于完善三门峡、运城两市高速公路网络,加强豫晋两省经济社会交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保障国防战备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浩吉铁路在三门峡境内正线线路全长153.1公里,沿途设陕州、灵宝东、卢氏、五里川等4个停车站,结束了卢氏县不通铁路的历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标志着三门峡在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上的进一步崛起。
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浩吉铁路、209国道和规划建设的三洋铁路、运三铁路等纵跨南北的路网格局,正成为河南又一重要的交通枢纽所在地。
特别是已经互联互通的陇海铁路、浩吉铁路与正在推进的三洋铁路三大重载铁路在三门峡交会,年输送大宗货物能力可达4亿吨,形成全国唯一的重载货运铁路枢纽。每天过境高铁80余趟,可直达全国18个省份124个地级市,铁路物流基本实现“夕发朝至”,形成了铁路、公路“双十字”,客运、货运“双中心”和向东、向南“双出海”的大交通网络。
大交通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也让鸟儿自由飞翔。
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由于经过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保护天鹅在来回迁徙的过程中不受干扰,经过反复比选,大桥主体采用天蓝色喷漆,“天空蓝”这一相对柔和的颜色,既有利识别,又避免刺激。
同时,大桥在设计上采取了3项环保措施:一是在桥两侧都安装了遮光声屏障,减小列车通过时噪声和光照对湿地保护区鸟类的不利影响。二是在铁路桥面设置了减震道砟垫,降低列车通过时钢梁振动。三是桥面采用两级排水系统,实现清污分流,避免桥面车辆有毒有害液体泄漏时直接排入黄河。
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三门峡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谋划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强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全线贯通,不但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将沿线的43个景区、300多个村庄、50万亩旱作梯田、100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及万亩花海、万亩枣林、万亩采摘园等串点成线,铺陈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看天鹅”的美丽画卷,而且带动沿线80万名群众增收致富,成为沿黄自然观光游、生态康养游、文化研学游、沿黄体育赛事、乡村振兴的主轴。
天鹅栖息地由原来的2处增加到9处,野生鸟类从175种增加到300种左右,生物多样性居中西部前列,生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
一条大河波浪宽,一座大桥通两岸,一袭绿带蜿蜒绕……
“天空蓝”“碧水青”“大地绿”三景完美交融,引领天鹅之城新风貌,再现黄河明珠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