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高,1914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泉沟村一个农民家庭。
1937年4月,薛文高考入山西抗日群众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被编入军官教导第五团三营十二连当学员,不久后加入“牺盟会”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青年抗敌决死队编入八路军序列,薛文高任连指导员,不久调任一营教导员,1940年冬,随部队参加百团大战。1941年年初调任五十九团政治部主任兼一营教导员。同年秋,日军对太岳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四面合围太岳纵队。五十九团担负掩护总部安全转移的艰巨任务,部队被围困在大林区半个多月,薛文高英勇指挥战斗,击退敌人多次进攻,胜利完成掩护太岳军区总部安全转移的任务。
1944年11月中旬,八路军豫西抗日第二支队南渡黄河,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12月初,薛文高被派往陕县,开展建立地方政权工作。当时的陕县为沦陷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薛文高一到陕县,便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了解掌握群众需求。1945年3月,陕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在李村区王彦村建立,薛文高任县委委员、县长。他深入柳沟、陡沟等重点村,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回赎土地、废除旧田赋、实行新分制等运动,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李村一带成为比较稳固的根据地。
在陕县,薛文高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住在最偏僻的山村和最贫苦的人家。他经常对同志们说:“住在这些地方,最容易接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如果住在有钱人的深宅大院里,我们啥情况也了解不到了。”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小米县长”。
1945年5月28日,混入陕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中队任中队长的周子涛发动叛乱,县政府被叛匪包围。危急时刻,薛文高和县委书记蔡迈轮带领县委、县政府的干部战士一起越墙突围。当时薛文高正患疟疾,身体极其虚弱,经十几里长途奔跑后体力不支,中途昏厥,牺牲在鱼脊岭村,时年31岁。
新中国成立后,薛文高遗骨被移葬至陕县李村烈士陵园。1979年8月,被芮城县革命委员会追认为革命烈士。
(本栏目由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