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伏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象五里川
□杜鸿征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拜水老鹳河,问道五里川。

    豫西重镇五里川处于卢氏西南伏牛山腹地,距县城50公里之遥,三淅高速穿越其境。慕名五里川,则因曹靖华宗师的一篇散文。《小米的回忆》选在当时的中学课本。拜读研学,深为曹老与鲁迅先生的真挚友谊而感佩。由曹靖华联想到五里川,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进而去五里川拜访曹老故居的愿望越发迫切了。

    1989年,我尚在县城中学教书。中招考试,上级部门要求我们学校同五里川完全中学对调监考。幸运的是,我被抽调作为一名监考人员,将有机会到那魂绕梦牵的五里川!为此,我夜里辗转反侧,兴奋难寐。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学校一批青年教师乘坐大巴,浩浩荡荡,直奔目的地。

    我是第一次去县内的乡镇,满眼都是新鲜,问这问那,充满好奇。五里川翠屏环抱,一条大河傍镇而过,镇上清一色砖瓦房,街道干净整齐,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繁华无比,不愧是西南七乡镇辐辏之地,物资交流集散地,西南重镇,中州名镇!

    监考任务完成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到河南村拜望曹老先生故居。但见一所农家小院,上房、厢房、门楼排列有序,错落有致,典型的中式农村别院。门外有一口水井,望之深不可测,舀上一瓢甘洌清爽。瞻仰曹老先生的件件文物,翻阅着一部部译著,墨香殷殷,情意浓浓,崇敬之心荡然于胸。厚重优良的家风熏染、钟灵毓秀的五里山川孕育出名家大师。乡贤曹植甫办私塾、定民约、淳风俗,爱乡爱教,惠泽乡梓。连远在上海的鲁迅先生都为之敬重,抱病写下教泽碑文,讴颂曹植甫老先生的卓荦品格。曹靖华先生受严父教诲,不畏艰辛,跋山涉水,他乡求学、任教,翻译了许多苏联文学作品,如《铁流》等,勇敢地做着中国式的普罗米修斯,把革命的火炬点燃,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为国奔走呼号奋力抗争的仁人志士前行之路。

    问道五里川。这个道,就是以曹植甫先生为代表的五里川乡贤爱国爱家、关心民瘼、教化育民、再淳风俗的家国情怀;就是以曹靖华宗师为旗帜的仁人志士,刻苦求学,投身革命,救民于水火的爱国思想。1985年8月落成于卢氏二中(五里川中学)校园内的教泽碑,至今依然灿亮如新,光彩照人!新开埠的靖华故里陈列馆荟萃了曹靖华先生生平事迹资料和大量文物展品,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前来汲取精神营养的莘莘学子。

    拜水老鹳河。这水,就是滋养五里川人民,不舍昼夜、浩浩汤汤的汉江支流——老鹳河。老鹳河,顾名思义应是鹳鸟翔集栖息之所,是五里秀川的母亲河。

    夏暑之际,清凌凌的老鹳河,诱惑着我们这帮年轻人。一吃过晚饭,我们就急不可耐地来到河边,趁着暮色,下河洗澡、打水仗。河水丰满清澈,金鳞闪闪,水草软软,暗柳依依。我们尽情地在水中嬉戏畅游,竟乐而忘归……

    后来,我多次去过、住过五里川,可都没有1989年那次印象深刻,令人留恋。这一方山河,涵养了英杰俊才,更哺育了生于此长于此的父老乡民,厚植了崇教斯文、朴实无华的五里川民风民俗民情。

    伏牛明珠,五里秀川,身在其中,幸甚至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夏日韶山
自然村
印象五里川
扇底的风
穿越千年看函谷烽火
此树开花簌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