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伏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然村
□冯敏生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自然村,是大自然的杰作。在豫西弘农涧河源头的深山区,分布着许多小自然村。朴实的山里人,在自然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与万物共生共长,过着安静的生活。

    你若站在最高处俯瞰,每个自然村颇具特色,精巧玲珑,清秀灵动,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意境优美,一个个小自然村,就像散落在山水之间的一颗颗绿宝石,无不呈现出大自然天然无雕饰之美感。

    “屋在林中显,河从村中流,人在林中现”是自然村的特点。你若站在村外观赏,每个自然村大都被青山所拥抱,被绿水所环绕,与田园相偎依,被鸟语花香、鸡鸣犬吠所渲染着。给人们的第一感觉是自然的、野性的、清新的。

    自然村贵在自然。每个自然形成的小村落,遵循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大都是依照背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以利于村民的生活、劳作和出行等。山民们的房屋,大部分是“人”字形硬山顶式传统民居。大都分为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村民建造的房屋材料,大都是就地取材。之前,村民或用山土夹杂着草木垒墙,或用山石砌墙铺设院落;或者用木料搭建屋木架,再用茅草树皮覆盖屋顶。村民所用的生活用具和农具,比如木桌、木凳、木犁杖等,以及石桌、石凳之类器具,都取之山野。

    自然村的村名,大都来于自然,取名于自然,立足本地的地理位置。有的以河为名,如犁牛河村、麻林河村、鱼仙河村、两岔河村;有的以山为名,如美山村、透山村、黑山村、崔家山村;有的以沟为名,蒲阵沟村、小川沟村、黄春沟村;有的以当地独特标志为名,如一处青崖,或者一棵古树,如羊角崖村、冯家崖村、大柳树村、橡树店村。有的还有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故事和传说。如穆桂英校场演兵的校场坪村,花木兰驻兵的花木营村,隋唐大将窦建德行军打仗的将军岭村,李自成厉兵秣马的枪马峪村等。

    自然村人,家家户户,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到了夏收秋收的关键期,有的家庭劳力少,邻居们就会自发组成几个互助小组,你帮我家,我助他家。谁家今天做了一锅好饭,或者炖一锅好菜,村里人就会送东家一碗,送西家一碟。有时全村人索性将饭菜集中至其中的一户人家,或者喊叫着聚集村口的老树下、碾盘上,边共享可口的饭菜,边谈论庄稼的收成。如果遇到哪家有了婚丧嫁娶,或者祝寿添丁乔迁,全村人定会男女老少齐上阵。尤其是谁家娶媳妇嫁女子,东家都要提前喂养一头肥猪或一两头牛羊。到了良辰吉日,周边几个自然村的乡亲们聚集到一起,司仪、厨师、吹鼓手、端盘子等人,各负其责,那一桌桌来自山野的食材,经过厨师的蒸煮炸炒,顿时香气缭绕。围在宴席旁的村里人,个个笑逐颜开,又热热闹闹度过美好的一天。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芋元村的舅舅家走亲戚。芋元村是一个仅有五六户人家的自然村,村前是一条明净清澈的小河,小河旁依着山是一片青青竹林。从竹林深处流下一泓清澈的山泉水。二舅特意用青石在上面砌成石堰,又在石堰下围成半圆形池塘,用二三米长的老橡树皮做成一个引水槽,将水引到池塘里。池塘里的水清凉甘甜,夏天,舅舅常用池塘水泡一壶鲜竹叶、金银花、薄荷等山里新茶,那清香甘甜的滋味,至今令我回味无穷。

    村后面的大山上,生长着槲叶树、橡树、白皮松等树种。舅妈、三姨她们大清早将鸡、猪纷纷赶至屋后的山林里。鸡吃的是虫子和松子,猪吃的是橡树果等野坚果或中草药根茎。那时候,我最喜欢吃舅舅家做的松子鸡蛋炒香椿芽、铁锅炖土猪肉,那是自然村人独有的味道。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自然村人的精神生活也挺丰富的,他们在晚上或农闲时,围着篝火与邻村人,联手自排自演蒲剧、豫剧、眉户等地方戏剧或者样板戏。有时几个自然村还会联合演一场电影,办一次文化小庙会。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村BA农民篮球赛”等文体活动越来越多了,村里人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前不久,同事老秦在一次林业普查中,在陕豫交界的一个名叫老婆沟的小自然村发现一户说普通话的人家。男女主人在院边的菜园里摘菜,两个孩子在院里玩耍。老秦好奇地走进院子与他们交谈,得知他们来自城里,在这村临时住一个月,既能消夏避暑,又能体验宁静悠闲的自然村生活。

    自然村,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也期待着抵达自然,和村里人一起分享安静悠然的自然村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夏日韶山
自然村
印象五里川
扇底的风
穿越千年看函谷烽火
此树开花簌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