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的人群熙熙攘攘,我一眼就望见女儿落寞的身影。原本约定好要去吃她最爱的那家火锅店,此刻却被她一句“考得不好,不想出去了,回家随便吃点,多吃点菜就行”轻轻带过。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根细针,扎得我心里生疼。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女儿的压力越来越大。
超市的白炽灯洒下暖光,推车里渐渐堆满她喜欢吃的水果、面包、翠绿的菠菜、裹着晨露的莜麦菜,还有她最爱的娃娃菜。女儿低着头慢慢挑选,“再买点金针菇?”我轻声问,她顿了顿,把整盒菌菇放进车里。货架间流转的轻音乐里,我瞥见她睫毛下颤动的阴影,忽然想起她小时候踮脚够糖果的模样。
走进家门,我系上围裙,先把排骨炖上。女儿说她来洗菜,水龙头的水流声清脆悦耳,像是在诉说着无声的安慰。她把新鲜的蔬菜一一洗净并放入盘子中。
排骨汤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浓郁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我们在火锅的热气里轻声交谈。女儿说起考场上卡壳的瞬间,说起草稿纸上反复涂改的公式,那些压抑的焦虑随着蒸腾的水汽渐渐散开。我默默往她碗里夹着吸饱汤汁的娃娃菜,“多吃点,补充维生素。”我不断给她夹菜,她也不再推辞,大口吃着,仿佛要把所有的烦恼都随着美味一起吞下。我们不再谈论考试,只是安静地涮着菜,听锅底发出有节奏的咕嘟声。女儿聊着学校的趣事和未来的憧憬,她的笑容渐渐变得生动起来。我望着她被热气熏红的脸庞,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在幼儿园摔破膝盖的小女孩。原来成长就是这样,从号啕大哭到默默流泪,从依赖拥抱到寻找独处的力量。
我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别怕,妈妈会一直陪着你,我们一起成长。你永远都是妈妈最爱的孩子。”
窗外的夜色渐深,万家灯火亮起。锅里的汤汁依旧在欢快地翻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像是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我看着女儿吃得满足的模样,心里满是心疼与欣慰。在这最后的二十多天里,我忽然懂得,所谓陪伴不是盛大的安慰,而是陪她走过超市的每一排货架,洗净每一片菜叶,在烟火升腾处,把焦虑熬成希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