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彦君)近日,三门峡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围绕暑期汛期安全生产,以交通运输部“三十条硬措施”为指引,聚焦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重点运输领域,通过强化风险研判、隐患排查、科技监管和应急保障四项举措,全力防范化解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聚焦风险研判,绷紧“安全弦”。针对暑期汛期高温、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特点,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组织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结合近期省内外典型事故案例,深入剖析事故成因,科学研判安全形势。要求各运输企业以“零容忍”态度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车辆、重点部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开展隐患排查,织密“防护网”。即日起至汛期结束,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道路运输安全“拉网式”排查整治行动。聚焦“两客一危一货”企业,重点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动态监控平台运行、驾驶员资质及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整改”,要求企业自查、县级抽查、市级督查三级联动,确保隐患整改到位。目前,已排查企业32家,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56项。
推动科技赋能,筑牢“智慧盾”。依托综合监管平台和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对“两客一危”及重型货车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重点查处监控不在线、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对违规企业依法依规顶格处罚。同时,推动企业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通过AI算法实时预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提升科技监管效能。
强化应急保障,锻造“尖刀兵”。结合2025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将开展防汛、消防、反恐和抢险救援等实战化演练。重点检验企业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