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小食堂,大民生。自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陕州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深入贯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及省、市、区纪委监委工作安排,坚持“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完善制度机制,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该区以校园餐为切入口,采取四种措施,下好“四棋”,持续深入推进校园食堂规范化管理,着力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增强群众教育获得感,提高满意度,食堂管理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统筹管理,细化责任,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陕州区聚焦学生餐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小切口”,把“校园餐”办成放心餐、良心餐、廉洁餐,区主要负责人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校园餐工作,压紧压实相关部门管理监管责任、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和食堂具体责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纪委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中小学校园餐饮管理工作格局。区教育体育局统筹管理经营模式,严格落实学校管理主体责任和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常态推进校长陪餐制。建立局长陪餐制,即教育体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不打招呼、直奔食堂入校陪餐,全方位掌握学校学生就餐、厨余、食材等情况,敦促学校跟进整改和解决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下好专项整治“联动棋”。召开集中整治工作动员会、推进会,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市教育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校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引导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出台相关制度,公办学校食材实行统一招投标、统一定价、统一集中配送;校长、教师、家长等陪餐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全面取消教工食堂,推动实行师生“同吃一锅菜,同桌共就餐”的“同菜同价同质同食”机制。
全面排查,逐步推进,下好阳光清廉“保障棋”。运用“清单化”自查、“交叉式”互查、“回头看”抽查和“多形式”督查等方式,积极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在“清风陕州”“陕州教育”等微信公众号和教体局官网公布集中整治举报电话和邮箱,制作集中整治排查问卷,加强联动,区纪委监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对校园食品安全进行督导检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先后制定出台了《陕州区校园餐管理工作指导意见》《陕州区教育系统学校食堂供应商评价和退出机制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校园餐的管理,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加强教育,形成制度,下好“光盘”行动“关键棋”。加强制度建设,针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查找制度漏洞,及时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同时,创新工作方式抓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食品安全周”“公共安全第一课”专题教育等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针对性地推动食品安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学校和幼儿园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陪餐、用餐评价、家校协商座谈等形式,不断凝聚校园食品安全家校共育共治共享合力,切实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服务能力,师生家长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据悉,该局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提高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周红木 李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