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教研工作对学前教育意义重大,为提升陕州区学前教育教研水平,从2024年3月起,该区优化“指导中心—教研组—责任区—幼儿园”四级教研联动机制,开展“教研+”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已围绕多主题举办多期,吸引2000余人次参与。因契合实际的选题、创新的组织方式,产生较大影响力。同时,陕州区不断探索闭环式反馈机制保障活动质量,构建起良好教育生态。
“教研+”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区域内、外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自2024年初开启以来,陕州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中心已围绕幼儿园办园质量提升、幼儿一日生活规范组织与实施、阅读月活动、教师三项比赛培训、五大领域岗位练兵、保教质量评估、课程领导力等主题,连续举办了多期教研活动,线上、线下2000余人次参与。
陕州区爱乐幼儿园教研员黄倩鋆介绍:“以前,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得非常碎片化,活动类型也很多,时间分割的很细碎,充斥着过渡、转换环节,导致教师在带班时会催促和打断孩子的活动。甚至,孩子们没有上卫生间需求时,也会为了走流程,去完成。经过区教研指导中心及教研责任区的各位教研员的指导,我们将细碎的时间进行调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游戏,去探索。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能够发挥整体的教育价值,能够追随儿童的发展。”
该系列教研活动之所以能产生较大的辐射面和较强的影响力,与“教研+”活动契合实际的选题及创新的组织方式密不可分。“‘教研+’活动选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和文件的最新要求以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工作部署,实地调研中发现的幼儿园教师在日常保教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挑战,面向幼儿园广泛征集的优质教研活动方案,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中心日常活动开展中发现的问题。”陕州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冰晖介绍,这些选题既涵盖了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的要求,又深入一线教师保育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多元化的选题视角,确保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教研多重服务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组织方式上,陕州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中心也做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比如,每期教研活动,除邀请专家围绕主题开展专题报告外,还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不断打通“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的中间研究环节。同时,借助三门峡市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中心线上平台,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扩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参与的覆盖面。
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及时评价反馈也是重要一环。陕州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中心不断探索闭环式反馈机制。在“教研+”活动筹备、开展过程中,通过与承办市区、高校专家、参会教师随机访谈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每年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面向全区教研员、教师收集意见建议,通过闭环式的反馈机制,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前,在“指导中心—教研组—责任区—幼儿园”四级教研联动机制的驱动下,陕州区学前教育各教研组、责任区和幼儿园积极探索符合区域和园所实际的教研工作方式,教研内容日益丰富,教师教研热情持续高涨,逐步构建起了良好的教研生态。
据悉,陕州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中心将会给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薄弱的乡镇园、民办园更多机会,同时也将持续加大过程性指导力度,以教研活动为载体,调动省内外高校专家参与指导,不断健全完善以教研指导中心为主体、幼儿园为基地、各方力量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新格局。 (李冰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