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伏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崤函文旅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三门峡共成长
□时昭晖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1968年12月,23名刚从水利电力部黄河水利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从黄河岸边的古城开封市,来到了同样在黄河岸边的新型工业城市——三门峡,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从此,他们和这座城市结了缘,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历经50多年的岁月,把青春献给了它。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和几个同学下火车后,冷清的火车站、空旷的站前广场,让我们大失所望。站在单位接我们的卡车车厢里,先来的同学告诉我们,卡车行驶的这条路叫黄河路,是三门峡市最主要的马路。

    我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黄河路两旁。路不宽,不过六七米,但还算平坦。路两旁除了麦地,就是荒丘和深沟。卡车正行驶时,突然停了下来,一列火车从眼前疾驶而过。原来这是一处火车道口。过了火车道口,我们才看到几栋楼,那就是当时人们颇为自豪的“八栋楼”。再向前开,我们又看到了一栋比较大的建筑,同学说这就是水电十一工程局的办公大楼。

    黄河路在工程局大楼前形成环状,中间是一个空旷的广场,广场西边有一个堆起的主席台,主要作为集会所用。当时广场的利用率还很高,庆祝会、群众集会、运动会都在这里举行。我在这里参加过大会,看过热闹,打过排球比赛……后来,这里改成了一座街心花园,里面有假山、凉亭、绿树、花草、水池、金鱼、长椅、雕塑,是人们乘凉休闲的好地方,至今我还非常怀念这座美丽的街心花园。

    那时,我们下班后闲暇时,经常沿着黄河路步行,用来消耗旺盛的精力和漫长的时间。东到火车站,西到西市场,以至于我们常说:“黄河路从东到西,沿路有几根电线杆,几盏路灯,几栋建筑,我们都清清楚楚!”广场往东二百米的黄河路南边,有几排低矮的平房,那就是人们逛街购物的地方,同学们戏称它为“百货大屋”。

    而今的黄河路,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当年狭窄的马路,经过几次整修翻建,已经变成了宽阔的水泥马路;木制的、水泥制的电线杆,已经换成了各种造型优雅、线条流畅的路灯杆;过去道路上空混乱如蛛网的电线,也都被埋在了地下;过去沿街的低矮楼房,也已经被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取代;低矮的“百货大屋”早变成了和其他城市相比也毫不逊色的真正的百货大楼;过去的街心广场和街心花园,被黄河路劈开,一分为二,北边为幽静的街畔小花园,南边是宽阔整洁的大广场。而黄河路也变得笔直、畅通,一直延伸至陕州公园,使得百姓旅游休闲更方便。

    说完了路,再看看河。那时,每到星期天,我们便结伴而行,沿着六峰路(也不知那时是否有此名)南行,下了大坡,便是无尽的庄稼地和菜地。再往前行,便到了涧河。那时的涧河,真是荒凉寂寞,一座窄窄的水泥桥跨河通往刚建的矿山厂。河水泛着泡沫,带着颜色,散着臭味,令人掩鼻屏息。宽阔的两岸滩地上,大小石块和沙砾遍布,挖砂人留下的垃圾散落得到处都是……

    而现在的涧河两岸,石块砌成的护河堤大方美观,巍峨坚固。堤岸上的景观灯给沿河风光增添了秀色。堤外的绿化带内,幽径弯弯,小草茵茵,鲜花朵朵,无数鸟类飞舞其间。堤岸上还建有一个个花岗岩、水磨石铺成的广场,到了夏日的夜晚,市民们在这里唱歌、跳舞、乘凉,显得那么悠然。涧河里,几道橡胶坝挡住了宝贵的河水,蓄成了一汪又一汪宽阔的水面,水鸟不时掠过,真是一幅大自然的和谐画卷。

    涧河美了,涧河边也适宜人们居住和办公了。一幢幢高层住宅楼和造型各异别墅拔地而起;一座座办公大楼、休闲场所也当仁不让地矗立在岸边。过去六峰路上不起眼的小桥而今也更宽、更美化。桥桥飞架南北,成了涧河上一道道亮丽的景观。

    三门峡变了,它更美,更亮丽了。而我们见证了这一过程,参与了这一过程,从风华正茂到银丝满头,我们把青春献给了三门峡,献给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从不后悔。

    而今,当我漫步在黄河路、游走在涧河两岸,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流光溢彩的建筑、华灯齐放的街景、绿荫满城的风景,总是不由得回忆起当年初到三门峡时的情景。今昔对比,我们为自己和三门峡市一起成长而骄傲,更为它的变化而喜悦、自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崤函文旅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法治周刊
   第06版:金融·经济
   第07版:伏牛
   第08版:专题
留村小记
我和三门峡共成长
相遇
最忆童年南瓜香
草木阌乡秋
楼顶那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