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植甫与汤河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曹植甫是“一代宗师”曹靖华的父亲。鲁迅先生文集中收录的唯一一篇碑文,就是为曹植甫写的《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毛泽东也因这篇碑文知道了豫西山沟沟里的这位晚清秀才。

    曹植甫,名培元,1869年10月17日出生于卢氏县五里川镇一贫寒家庭。20岁那年,曹植甫赴陕州府(现三门峡市老陕州城)考中秀才。

    走出大山的他深深体会到山乡的闭塞——“山性使人塞,山性使人滞”。于是,他决定回乡设校授徒,教化育人,一生致力于山乡教育,用知识和先进的文化思想来教化更多的人,以改变家乡旧貌。

    1935年,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年逾花甲的曹植甫受汤河乡绅黄俊之邀,离家几十里,从鹳河边的山间小路,走到鹳河边这个“茅檐数家”的汤河小山村,“躬居山曲,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

    位于汤河村边的汤池,是一汪由地层深处渗漏出来的热水池,含有硫黄质,温度很高。据清光绪九年《卢氏县志》记载:“汤池在熊耳山足,夏可熏鸡,冬可沐疡……”泉水是从崖壁石缝中自然涌出,自古至今,长流不息。

    经请教有识之士,曹植甫对汤池有了更深层的认识,逢人就说:“这是一汪好水,不但能治皮肤病,还能治风湿、妇女病,真是能治百病,一汪神水啊!”

    天赐汤池,本来应该造福全体山区人民的福利,当时却基本上是男人的专利。本地和远道而来的妇女,有的坐在路边,有的徘徊往返,不敢靠近。

    天然的温水池妇女不能享用,曹植甫认为这太不公平,他用粉笔在汤池前的青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两行大字:“男界:一、四、七、二、五、八。女界:三、六、九。”另在旁边写有一行小字:“凡在三、六、九日,妇女界来洗澡之日,敬请男同胞自行回避。”

    立了规矩后,每逢三、六、九日,该是妇女来洗澡的日子,曹植甫办完学校里的工作后,就到汤池来检查。通往汤池进出只有一条路。他站在去汤池的桥上,监督着过往行人,遇到男人要过去,他就说明并劝阻。对那些硬要通过的人,他就义正词严地强行制止。妇女洗澡日,曹植甫还派小学生暗地里去保护。

    后来妇女们也敢在大白天去汤池洗澡了。村里也有人出来做工作,劝说那些不按时间来洗澡的男人。经过6年持续的不懈努力,“三、六、九”是妇女洗澡日,成了这个地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十日归谁仍是有争议的空白点。

    新中国成立后,曹植甫老人担任了河南省人大特邀代表,他在县人代会上再次提出建议,由当地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十日定给女界。(常帮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文明崤函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阅读
   第08版:城建·交通
三门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改革基因
曹植甫与汤河
数字文博,让文物走进生活
文化惠民暖人心
“中国七家博物馆上榜”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