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文博,让文物走进生活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最近,一个蓝白相间的新图标出现在越来越多手机用户的屏幕上,激活了数字文博的想象力,串联起千年的历史芳华。在“山海”APP,用户能360度玩转屏幕,穿梭文物内外,以“显微镜”视角观赏文物细节,还能借助AI技术,创作独一无二的文物衍生品。顷刻间,一场“文化+科技”的奇妙之旅在云端开启。

    打造数字叙事的全新突破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困扰数字文博的成本、效率、技术等痛点正在迎来新解法。

    基于数字采集、文物神经核表面重建算法等自研技术,由芒果数智推出的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可大幅缩减文物采集时间,相关技术已率先在湖南博物院进行应用。

    除了赋能文物信息采集,从海量数据资源的高精度存档,到文物动态展示,再到提供多种应用场景的交互体验,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体系中所承担的角色也愈加多元,助力构建文博领域的数字化叙事体系。

    “文博跑酷”通过“虚拟场景”“虚拟文物”“虚拟交互”让用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3.0》、国家博物馆《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以数字形式回应了观众的个性化需要——知识传播和感官体验的数字化,让历史与文化通过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跃然屏上,实现了科研学术资源、艺术表达方式和美育教育深度融合。

    推动文博资源的融合发展

    当前,数字文博正以全新姿态跃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从“云游长城”带领观众飞越长城遗迹,到“数字敦煌”开辟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再到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上线,湖南博物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搭建“博物馆数智联盟”……数字文博依托平台搭建、成果共享、活化利用思维,充分打造新经验、新构想和新机制。

    “山海”平台汇聚了全球海量数字馆藏,集成文物数字采集、文物3D鉴赏、AI互动、个性化博物馆等功能。该平台将以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整合文博、文创、影视、动漫和游戏等产业资源,创建开放透明的社区,并通过提供文物数字化展陈、用户共创、IP授权、衍生品开发等,为文博IP的孵化和变现搭建平台。

    基于共同的追求,各省区市的博物馆不再成为散落的“孤岛”,转而编织为一张网络上的万千节点,以共商的原则优化线上数字博物馆建设,以共建的思路打造数智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库,以共创的理念实现数智博物馆的新传播、新教育和新文创,以共享的目标实现“文化+科技”的成果转化,为大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具有交互性的文博体验,更在技术研发、精品内容输出、数字资源转型、数据机制建立等方面迎来了广阔新天地。

    丰富以人为本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让博物馆从静态的“知识仓库”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场”、一个活跃交流的人文社区,更是一个新型的数字场域和文化空间。

    借助数字技术,全国6000余家博物馆,正火热迈向数字化的新征程。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位虚拟数智人艾雯雯成为虚拟世界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技术保存了超过186万件(套)藏品信息,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用全息画卷重启6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图》,三星堆博物馆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VR沉浸式探索体验带观众欣赏千年文物风采,山西博物院“晋国雄风——山西两周精品文物数字展”为外国民众打开了解中华文化的数字窗口……在富有生命力的数字链条上,数字文博揭开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文物的神秘面纱,梳理出深厚的文化脉络,增强了观众对“何以中国”的认识与理解。

    数字文博打通了文物观赏的“最后一公里”。无论是前段时间爆火的文博表情包让文物更加生动可感,还是《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节目引发全国热潮,数字技术正以它独有的优势,带领文博花开寻常百姓家。

    数字赋能下,始终以人为中心,应是数字文博坚守的底色和努力的方向。    (杨乘虎 李怡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文明崤函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阅读
   第08版:城建·交通
三门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改革基因
曹植甫与汤河
数字文博,让文物走进生活
文化惠民暖人心
“中国七家博物馆上榜”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