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前夕,夜风轻拂,星河低垂,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先生的信息:“亲爱的,七夕将至,也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的日子,孩子也即将步入大学门槛,不如拍张全家福纪念一下?”这突如其来的提议,让我心头一暖,又略带惊讶。他,那个平日里沉浸于数据图纸的工科男,竟也有如此细腻的心思,尤其是不喜镜头的他,竟主动提及拍照。往事悠悠,思绪如潮,我不禁想起了和他那段书信传情的岁月。
那时的我们,因工作原因分隔两地,他回到家乡创办企业,而我则留在城市,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空间的距离,似乎成了我们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但也是最深情的考验。在那个没有即时通信、没有视频通话的年代,书信成了我们情感的桥梁,每一封书信,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思念与牵挂。
收信的日子,总是充满期待。每当邮差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巷口,我的心便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那淡淡的墨香瞬间弥漫开来,仿佛能穿越时空,将我与他紧紧相连。读信时,每一个字都像是他温柔的低语,在耳边轻轻回响,讲述着他在家乡的奋斗与孤独,也诉说着他对家的无限眷恋。
写信,则是一场心灵的独白。我会在夜深人静时,铺开信纸,借由笔尖流淌的情感,将一天的琐碎与思念细细编织。孩子的成长点滴、家中的琐事、工作的进展,还有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都化作一行行工整的字迹,跃然纸上。虽然我也曾独自面对生活的重压,但在信中,我总是报以微笑,只愿他能安心在外,不必为我担忧。
书信中,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喜悦与成就。他讲述着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挑战,如何从一次次的失败中爬起,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遇。而我,则告诉他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从蹒跚学步到琅琅读书声,还有那些平凡日子中的小确幸。我们默契地选择了“报喜不报忧”,让书信成为彼此心灵的避风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纸质的长信逐渐被即时的短信、电子邮件所取代。没有了等待的煎熬,却也少了那份拆信时的惊喜与感动。指尖轻触屏幕,信息即刻传达,便捷之余,却也似乎少了些什么。
然而,在这个七夕来临之际,我决定重拾那些尘封的记忆。翻开旧时的信笺,泛黄的纸张上,字迹依旧清晰可辨,那些深情厚意仿佛穿越了时空,再次触动心弦。一封封信,如同一部部微型小说,记录着我们的青春与爱情,就如同木心的诗所言:“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书信,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载体,是时间的印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偶尔放慢脚步,去回味那些纸短情长的日子,去感受那份纯粹而深刻的情感交流。正如古老的诗句所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正的情感,不在于形式的变迁,而在于心灵的契合与坚守。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愿每一对相隔千里的恋人,都能在心灵的深处找到彼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深情厚意,永远纸短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