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除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外,大多属于功能性疾病,宫寒、血虚、血瘀、气机不畅是常见因素。前两者属于虚寒性疾病,后两者属于实证。
首先介绍一下简便易用的艾灸疗法,无论虚实皆可应用。选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关元穴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以下四横指的位置。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四横指胫骨后缘。血海穴,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二至五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每次月经前一周开始艾灸,每次每穴灸15分钟,至本次月经结束停止。
宫寒体质的女士往往手足冰凉,小腹部凉,经行期间尤其畏寒。可以干姜和红糖,加少许艾叶做成茶饮,平常饮用,至经期加入桂花行气止痛。
血虚体质者往往面色萎黄无华,倦怠乏力,月经量少,色淡。可以红枣、龙眼肉代茶饮,经期加入玫瑰花活血止痛。阿胶膏也可以配合服用。
血瘀体质者则急躁多梦,口唇青紫,脱发。行经期间或经至之前表现为剧烈的刺痛,经血有血块,或者颜色发黑。以玫瑰花、月季花、桂花代茶饮。经行期间服用益母草膏。
气滞所致的痛经的女士,往往性格较为内向,爱生气,表现为面色发青,胸胁胀满,乳房疼痛,小腹胀痛,唉声叹气。可以用小茴香煮水服用,经期疼痛时服用元胡去痛片。关键是要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好的心态,就能不治自愈。
(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院长 李武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