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骤升。肺炎支原体屡屡被医生和家长们提及,那么,肺炎支原体到底是什么?它会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1.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P)是迄今发现的能在体外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不依靠活体细胞而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它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的感染群体,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有差异,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
2.感染后,有哪些临床症状?
感染后,早期常见发热、咽痛、头痛、疲倦、畏寒,随着病情发展,这些症状可能逐渐缓解,但咳嗽越发严重,比较常表现为顽固的剧烈干咳。
3.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或者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感染者或携带者有被感染的风险。
目前还没有可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或疫苗,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家庭卫生清洁;尽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在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三门峡市疾控中心 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