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时代,八级工可以称之为技术权威、行业大师,它是荣誉的代称,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明星。在三门峡大坝建设史上,也活跃着这些“技术大拿”的身影,八级电工毕纯文就是其中一位。
毕纯文1930年生于吉林省。1959年,他和妻子从官厅水库前来参与三门峡大坝建设。29岁的他有着纯熟的电工技术,来时是六级工。
当时,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全体职工正厉兵秣马,全力浇筑大坝。毕纯文被分配在机电分局安装五中队,他工作认真、吃苦耐劳,电工技术娴熟,有工作经验,成为具体施工的带头者和指导者。1959年下半年,毕纯文所在的机电分局安装队的人,全部划归为安装分局机电安装队,开始筹备发电机组的安装。毕纯文被任命为电气二次班的班长。电气二次班主要负责中央控制室以及相关自动操作、控制、信号、保护系统的安装,这些属于电厂的中枢部位。
直流电是工地上很重要的能源,一旦遇到电网停电,直流电就是应急电源。直流电有很多组蓄电瓶,需配制大量的硫酸供电瓶使用。配制硫酸,味道浓烈刺眼刺鼻,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作为班长的毕纯文主动地承担起了这项苦差事,并且一直坚持下来。
为带好这支队伍,毕纯文严格要求每个人,耐心地教新学员识图纸,手把手地教操作,讲解安全工作要领和各项规程制度。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开门红青年突击队”,工人们个个不示弱,成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后来,电气二次班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班组,成为全局响当当的“毕纯文班”。因工作出色,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晋升为七级工。
工作中,毕纯文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对不按操作要求、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个人,他都会指出问题并严厉批评。一次,他看到一个女工缠绕电缆接头达不到质量要求,提出批评,让她把线头拆了重新返工,女工承认错误,并表示尽快把质量不合格的活重新做,最终圆满完成。
1971年4月,经过水电十一局层层筛选,毕纯文被选为援助阿富汗帕尔旺水利工程专家组的成员。在阿富汗,他洒下了汗水与心血,艰辛工作了近3年时间,为祖国、为水电十一局赢得了荣誉。
毕纯文之后又参加了濮阳水库、故县水库等地的水电建设。在一次次的工作实践中,毕纯文的电工技术炉火纯青。1979年,他晋升为八级工。毕纯文说:“我的八级工是在每天的工作中、琢磨中磨炼成的。”
当年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有职工几万人,但是能够评上八级工的,不过寥寥数人,但就是这么一批人,支撑起了整个生产技术的一片天。屹立在黄河之上的宏伟大坝也将永远记得他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