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健康,“日行一万步”渐渐成了老年人追求健康的目标。殊不知,老年人每天动辄上万步,很容易导致脚底筋膜发炎——跖腱膜炎。因此,走路这项运动适量即可,过量则会导致健身不成,反而伤身。
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健康”走路方式都适合自己。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
走鹅卵石路不适合糖尿病、跟痛症和扁平足患者。倒着走,弊大于利,倒着走容易摔倒,可能加重原有的脚步疾病,可能加重膝关节不适。因此,如果老年人本身就有膝关节疼痛或炎症,最好不要尝试倒着走。
每天怎么走、每天走多少步才既能达到运动量,又保证腿脚不受伤呢?运动量应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年龄和体质,有针对性锻炼。
选择好时间和强度。最好是在清晨或晚饭后1个小时,运动时间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每天5000~6000步即可达到运动效果。
注意行走速度。走路不图快,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步速。走路时微喘但不要影响说话,这样的速度是比较适合的。
控制步伐的幅度。步伐的幅度不要太大,要平稳前进。肩部和手臂摆动幅度也不宜过大,避免颈肩僵硬、受伤。
控制锻炼频率。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开始运动时,每天可以只走10分钟,慢慢加到20分钟,老年人每天走30~4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就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了。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养成科学运动的习惯可以帮助老年人强健骨骼肌肉、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各类疾病。
走路健身对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也是非常合适的运动方式。一方面,这项运动相对平缓,不容易受伤;另一方面,走路也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效率很高的有氧运功。
然而,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走路方式很重要,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适量、适时,才最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