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洪波 通讯员樊双双)“村里大街小巷悬挂着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富有黄河沿岸乡情的照片,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4月25日,记者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大王镇后地村走访时,村民们提起村庄的变化和发展时感慨地说。
近年,该镇立足当地黄河川塬古枣林资源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突破口,通过发展大枣种植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引导康养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加村民收入,积极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在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中,该镇在后地村黄河川塬古枣林核心区,先后建成300余平方米的专家大院1座,高标准特色民宿50余间、古渡口停车场1个;建成6个“枣乡人家”农家乐;拓宽古枣林旅游观光线路3条,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上,该镇注重挖掘黄河文化和当地厚重的历史故事,打造出了川塬古枣林观景台、古渡口休闲驿站、黄河文化摄影墙、望龙台、荷塘月色等10余处具有黄河文化历史故事景点。后地村还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每年冬天,随着万只白天鹅在后地天鹅湾栖息越冬,该村的沿黄公路上经常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跃然纸上。
当前,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沿黄公路的建成通车,“春看杏花夏赏荷,秋品红枣冬观鹅”已成为大王镇后地村生态宜居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