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节假日朋友聚会,以前KTV、网吧是年轻人的首选。近年来,“神秘实景恐怖体验”“诡门实景剧场”“引爆你的肾上腺素”……充斥着惊悚、悬疑、刺激的“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情景类游戏频频进入大家视野,且颇受年轻人欢迎。每逢节假日,这些场所生意十分火爆,而且绝大部分玩家都是中小学生,然而这些场所真的适合学生吗?近日,记者对我市多家“密室逃脱”“剧本杀”场所进行走访,发现这些游戏室中恐怖类主题的游戏最热门。
记者在市区万达广场随机采访了一些年轻人,结果显示,他们中大部分都玩过“密室逃脱”“剧本杀”,甚至有每周或每月固定去玩的。其中,有人表示,感觉很刺激,平日里的学习、工作压力在惊恐尖叫中得到了释放。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太恐怖了,玩完回来都不敢睡觉,以后再也不去了。随后,记者走进一家“剧本杀”游戏室进行了体验:当天选择的游戏主题是恐怖类的,虽然剧本剧情较为简单,不算烧脑,但是在幽暗密闭的环境下,再加上特殊的场景布置、音乐、道具等,不禁让人汗毛直立,冷汗直流,玩完回到家后,晚上也久久不能入睡。
此外,记者发现,这些场所虽然设置有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等疾病和未成年、孕妇等特殊人群禁止入内的标识,但是进入体验的人群中有不少都是未成年人,商家并未对其进行严格限制。记者询问游戏室工作人员,在密室中如何保障玩家的安全这一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密室内监控全覆盖,店内有专门看监控的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玩家在密室内状况不对,我们会立即进去处理。”可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推搡摔倒致伤,惊吓过度需要就医等所产生的费用谁来承担?密室里面涉及大量的密室机关、设备等物件,消防安全是否做到位?一旦出现危急情况,幽暗密闭的场所里,顾客如何逃生……这都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那么,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玩“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恐怖类的游戏呢?记者就此咨询了市中心医院心理行为中心主任董玉红。董玉红表示,可以有不同的角色体验,但是不建议未成年人体验恐怖类游戏。她表示,惊吓程度分两种,一种是即时的,在被惊吓的当时会出现晕倒、发抖、失眠等身体反应,严重情况需要及时送到医院进行干预治疗;第二种是事后回忆,可能会形成恐惧症。玩这些游戏可能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导致工作、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这种不安全感形成常态,那么人就很容易被激怒,从而造成一定的攻击行为,因此建议未成年人还是尽量不去体验“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恐怖类游戏。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