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崤函大地,风景如画。
沿三门峡沿黄生态廊道一路而行,果飘香、梨金黄、豆荚鼓、粮归仓……绿意深沉、硕果盈枝,最是“丰”景悦人心。
9月23日,农历秋分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场活动在灵宝市焦村镇启动。今年,我省推出“赛会节(农民丰收节、‘豫农优品’展销会、村BA总决赛)”一体化运营模式,这是全国首创的农文体商深度融合实践,令人欣喜。
节会到,晒秋忙。
2024年,三门峡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77元,增速位居全省第3,较2020年增长33%;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市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1.96∶1缩小到2024年的1.73∶1,远低于全省1.97∶1的城乡收入比。
奔赴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门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农业发展之路,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壮美新画卷徐徐铺展,“天鹅之城”遍地斑斓好“丰”景。
丰收底色:藏粮于技稳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夏收时节,蔚蓝天空下,灵宝市西阎乡大规模高标准农田涌动着金色的麦浪,一眼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从以前看天吃饭,到现在靠科技种地,“良种+良法”“节水灌溉+无人机飞防”,亩产破纪录……这是三门峡市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优良品种和集成高产技术、提升机械化水平等系列举措,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截至2024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3.28万亩,高标准农田率大幅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9.4%以上,机械化率较“十三五”末提高5.9个百分点;2024年夏粮单产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21.18公斤/亩。“十四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突破15亿斤大关,产能较“十三五”末提升20%,再创历史新高。“旱涝保收、良法集成”粮食稳产增收体系正在加快构建,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稳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
产业成色:特色优势强动能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我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解决农业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第一要务,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实施“11335”行动,果、菌、药、烟等特色优势产业势头强劲,让“土特产”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大引擎”。
——全市苹果面积、产量稳居全省第1;“灵宝苹果”品牌价值201.84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1,不仅完成了马德里国际商标申报,更是飞出国门、香飘世界。
——食用菌栽培规模居全省第4,其中香菇栽培规模居全省第2,食用菌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项目,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药材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省前列,其中连翘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居全省第1、全国前列。卢氏县成为全国连翘人工种植第一大县,小药材带动一方经济,成“黄金产业”。
——烟叶总量和收购质量双双位列全省第1,“金叶子”照亮烟农的好光景。
2024年,全市特色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87.4%,较“十三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强大的产业背后是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和品牌的强势崛起。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50家、家庭农场4250家;55个品牌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143个绿色优质农产品获得认证。更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11.7亿元,位居全省第4,其中干鲜瓜果及果汁出口稳居榜首;2025年上半年农产品出口额同比激增2.9倍,达到11.1亿元,崤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凸显。
生态绿色:黄河岸边绘新图
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我市乡村振兴浸润着浓郁的“黄河底色”。2020年,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沿黄乡村振兴廊道建设,提出了片区化组团式发展的创新思路,布局了“一带三区四组团”乡村空间,呈现出“五园八线路九个万亩基地”产业新态势。
如今,横贯东西的沿黄生态廊道宛如一条璀璨的丝带,将9个驿站、12个乡村旅游综合体、24个观景台和56个农文旅节点串联起来,游客在此可领略“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明清古枣林的历史韵味,打造了一批乡村文化地标,明清古枣林已提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条廊道不仅是一条生态廊道、旅游廊道,更是一条发展廊道、富民廊道,辐射带动26个乡镇、300多个村庄、近24万群众增收致富,沿线农民人均收入显著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化。“厕所革命”让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标,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成为常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均居较高水平,守护好了这片土地的绿水青山。灵宝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合”先导区(组织联合、资源整合、经营契合、链条耦合)入选河南省首批1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制型先导区之一,今年共谋划实施项目144个,总投资28.6亿元。已竣工投产48个项目,正在建设42个项目,完成投资6.03亿元。同时,因地制宜,先后在全市谋划了12个片区,积极探索片区化推进乡村建设的路径,和美乡村走在了全省前列。
幸福本色:治理有效惠民生
一切为了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乡村振兴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千家万户的笑脸上。
三门峡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通过精准监测帮扶,风险消除率达到87.23%。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提升。建立“一县一案”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实现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大病专项救治等措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