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伏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灵宝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认亲
□张中杰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秋阳刚漫过黄河,毛大爷攥着红绸布包站在武警支队门口。布包里餐盒中的韭菜鸡蛋馅的饺子还冒热气。哨兵小王见他来,枪托往石板上磕出脆响:“毛大爷,大家正念叨您的饺子呢。”

    老人把布包往岗亭窗台上轻放,“二中队的娃子爱吃糖蒜,给他们多留两瓣。”

    阿炜坠崖那年冬天,抚恤金刚到账,他就揣着存折闯进支队办公室。会计小张正对着报表皱眉,见老人把存折拍在桌上,“给娃们设个奖,谁训练拔尖,给谁添支钢笔,买本字帖。”

    小张要他在捐赠单上签字,笔尖悬在“捐赠人”一栏迟迟不落。老人盯着墙上“保家卫国”的匾额。“就叫‘炜光’,”声音笃定而自豪,“我儿子的名,光明的光。”

    儿子阿炜牺牲那年十九岁。他和老伴换乘七趟车,在泥泞里深一脚浅一脚跋涉三天,才摸到中缅边境197号界碑。老伴跪在地上,用空罐头盒一点点刨,指甲缝里嵌满红泥,“儿啊,”老伴的声音碎在风里,“我们看到了你守护的山河。”

    他把土捧进布包往怀里紧了紧,“我们今天带你回家……”

    冬雪没膝,毛大爷踩着积雪往营房挪。路过饭堂后窗,见新兵小李对着“母病危”的电报上抹泪。次日他从洛阳回来,小李正帮炊事班劈柴。“你娘手术费凑齐了。”他往小李兜里塞进找亲戚凑来的钱。

    小李摸出笔要写欠条,老人一巴掌拍在他手背上:“我家阿炜和你像亲兄弟。我多了你这个兵儿子,能让你难着?”

    2019年深秋,毛大爷接到进京观礼的通知。同屋住的江苏老人,姓王。夜里毛大爷起夜,见老王坐在台灯下缝衬衣。米白色的确良衬衣被洗得发灰,领口破了个三角洞,上面已经叠着三个补丁,“我家小杰的,他牺牲时穿的就是这件。那天雨大,他把雨衣给了新战友……”

    第二天观礼结束,毛大爷攥着纪念章冲进王府井服装店。售货员要给他推荐带暗纹的新款,他指着货架最底层:“就要那个,纯棉的,跟部队作训服一样结实。”回宾馆,他把衬衣塞进老王怀里,转身就走。老王追出来,见他对着长安街的华灯敬礼。老人的背有点驼,右手举到耳边,袖口露出截打补丁的秋衣。

    去年冬,支队新来个新兵刘洋。训练时总躲躲闪闪,手榴弹扔不远,战术动作也像做广播操。毛大爷送年货时撞见,拎着他往营房外的老槐树下走。

    “知道这洞是咋弄的不?”老人往树洞里掏,摸出个生锈的铁皮盒,里面躺着枚军功章。“阿炜刚到部队,手榴弹扔不过及格线。天天抱着这棵树练臂力,五个指头抠得都是血,树皮被他抠掉一大块。”

    刘洋盯着树身的疤痕,“咚”地跪下了。“毛爷爷,我……我怕疼,投弹时总想着留劲。”

    毛大爷没扶他,把军功章塞进他手里,“阿炜牺牲前,跟我打电话说,他新学了套投弹姿势,等探亲时教我。”

    “我再练不好就是孬种!”刘洋一脸笃定,向他敬礼。

    清明,毛大爷又去烈士陵园,阿炜的墓碑前摆着官兵叠的千纸鹤。他蹲下来,用袖口擦碑上浮尘,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三十多个橄榄绿身影列着队。

    “毛大爷,”指导员手里攥着个红本子,“今年‘炜光基金’,我们添了钱。您身体不好……”

    “瞎胡闹。”老人打断他,从布包里掏出另一个红册子,塑料封皮上印着“捐赠协议”四个金字。“刚跟社区签的,我这房子百年后捐给拥军协会。”他点着上边的签名,“你们真要疼我,多拿几块军功章来,比啥都强。”

    风掠过大坝,带过来黄河冰凌碎裂的清响。老槐树的叶子沙沙响,像无数只手在轻轻鼓掌。

    返程时,夕阳把老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与队列里年轻的身影交叠。他们沿岸边的防波堤往回走,齐刷刷的影子,一直铺向翻涌的黄河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灵宝新闻·民生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认亲
明朗河的绿
万岁山遐思
栾树的信笺
七夕
把故乡晒在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