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蜿蜒东流,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拐了个弯,孕育出一个三面环水的内陆半岛型村庄——大王镇后地村。一湾浅滩湿地每年冬天都会吸引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肥沃的土地让历久弥新的明清古枣林保持着勃勃生机……
未到枣林,便已嗅到清甜的枣香。8月17日,记者来到后地村明清古枣林,满目翠绿,枝头上挂满了饱满圆润的大青枣,由于枣子太多,枣枝都被压出了弧度,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后地村种有大枣7800余亩,其中明清古枣林2000余亩。黄河岸边特有的沙壤土质,让这里的大枣肉厚核小、质韧汁少、甘甜清香,营养丰富。
为发挥资源优势、更好发展大枣产业,后地村突出明清古枣林特色,加强古枣林保护传承,发力打造二、三产业,拓展延长大枣产业链,开发枣酒、枣茶、枣醋、枣木加工等产品,提高大枣附加值。
后地村成立大枣协会,举办大枣管理技术培训,采取农户与集体经济合作社捆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河南百亩林农业公司捆绑的“双捆绑”机制,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大枣品质和质量。红枣茶加工厂已签约投入使用,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8.2万元的收入;投入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打造的枣木颗粒加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收益。
来到村里普健果蔬果业有限公司,村民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枣茶包装工作。该公司通过优化民间配方,在枣茶中加入枸杞、茵陈、西洋参、昆仑雪菊等,精心配制的枣茶得到北京、上海、海南、内蒙古等地客户广泛认可。“我们最初做的是礼品大枣和大枣中介工作,2012年开始进行枣茶加工,推出原生态枣茶产品,既提高了公司生产效益,也为本地大枣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该公司负责人邓晓姗说。
走在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上,看着白墙上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黄河记忆街、黄河纪实街、黄河大观、黄河影像长廊、黄河百姓巷及厚人厚土后地村等展览单元,展示着“天下黄河”后地摄影艺术村的独特魅力。“今年,我们对展览作品进行了提升更新,上半年新增作品100余幅。目前,正在实施的村主要路口大幅作品上墙项目,在增强摄影作品视觉吸引力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该村支委委员、妇联主席焦巧燕告诉记者。
后地村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黄河的哺育。得天独厚的湿地条件,引来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此栖息越冬,也吸引了各方游客来到后地欣赏白天鹅的典雅风姿。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