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暑期,无论是应急部门、疾控部门、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都反复强调:未成年人不可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有关专家提醒,预防儿童溺水,家长必须做到“三知道、一明确”。
知道孩子的行踪:如果孩子外出,要问清楚具体地点,比如是去同学家、公园还是其他地方。
知道孩子和谁一起出去玩:有些孩子结伴去危险水域,家长却毫不知情,所以了解孩子的同伴很重要,必要时可以和其他孩子的家长沟通。
知道孩子外出的活动内容:如果孩子是去游泳,要确认游泳场所是否安全,有没有大人陪同。
要跟孩子明确回家的时间: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回家时间,并严格要求孩子遵守,避免孩子在外逗留时间过长发生意外。
真实的溺水往往无声且快速,与我们想象中“使劲扑腾、大声呼救”不同,当发现孩子在水中出现以下迹象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突然安静无声,嘴没入水中;手臂前伸,但无法划水移动;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眼神呆滞或闭着眼睛;头后仰,嘴巴张开。
对于孩子溺水时如何自救,有关专家指出,首先家长和孩子都要保持镇定,孩子千万不要拼命挣扎,因为这样会加速下沉。而是要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比如书包等。然后采取仰泳露鼻、深吸浅呼、抓住漂浮物等方法,并向周围求救。如果有人来营救,要积极配合,切勿惊慌抓抱救援者,以免都陷入危险。 (据《保健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