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出发去云丘山看冰洞群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半信半疑的。这炎炎夏日里,在内陆,真的会有零下十摄氏度的冰洞吗?
到了第一个景点,神仙峪。氤氲的水汽在树木之间升腾而起,加上潺潺的流水和周围依山而造的花海,顿时让我有一种畅游仙界的错觉。穿行的人们,像是在“腾云驾雾”,显现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真是会建!”游人一边拍照一边感叹。
这种人工巧思和自然建造相结合的风格,让我对期待的冰洞群再次打了一个问号。那里会不会也是这种人工建造与自然的结合呢?
终于到了冰洞群门口。游客早就排好了领棉衣的长队。我细心地为小宝挑选了合适大小的棉袄,与他一起往洞里走去。
山洞并不算宽阔,可容纳两人并排通行。长长的山洞被棉帘分为好几段,每掀开新一段的门帘时候,就会觉得更冷一些。走到已经感觉不到热气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递来画着笑脸的安全帽,并嘱咐我们戴上:“里面有些地方会碰头。”
终于要见到冰洞群的全貌了!我深吸一口气,掀开棉门帘。
眼前是五颜六色的世界,不同颜色的灯打在冰上,闪烁出好看的幻彩,呈现出一种流动感。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凉凉的,的确是冻得结结实实的冰!
温度已经降了下来,穿着短裤的我感到小腿一阵发寒。
顺着指引的路线一直往前走,有的小路只能勉强通过一个人,有些路只能弯腰前行,相同的是,这些小路都被厚厚的冰层所包围,扶手处的冰被磨得发亮,却丝毫没有要融化的意思。看来洞里的温度应该长年在零摄氏度以下。
又走了一小会儿,眼前豁然开朗。像是来到了冰雪城堡的大厅,头上是垂下的一簇簇冰柱,旁边是厚厚的冰层,中间是几个沙漏状的大大的冰柱,上面层层叠叠覆盖着奶油似的冰。
举目望去,整个山洞都是不同颜色的冰。有的发亮,发透,呈现出水晶的光泽;有的像是阳光下的碎玻璃,在白色的底层上,反射出点点夺目的光泽;有的则是纯正的白色,厚重而敦实。还有那冰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像尖尖的锥子,有的则像竹笋,还有的像流动的瀑布。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的冰,将这个洞穴包裹起来,形成了令人赞叹的视觉奇观。
正在感叹时候,听到了身后“冷冷冷”的声音。回头看去,小宝的耳朵和脸已经冻得通红。他把小手缩进棉衣里,一边说话,一边不断哈出白色的蒸汽。想起外面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这白色的蒸汽让人更觉得奇幻。但这感叹只是一瞬,已经麻木的小腿提醒着我,洞里是真的冷……
原来,这冰洞群形成于冰川期第四纪,距今已经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是地质条件和温度的巧妙结合,才出现了这种奇观。
出洞以后,喝着景区提供的姜茶,我们不断感叹冰洞的神奇。在这三百万年的时间中,肯定也有古人攀登山路来到冰洞取冰,或许他们也曾像我这般感叹自然的神奇。不由想起了庄子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小宝已经脱去了棉衣,刚才冻得通红的小脸已经恢复了快活的神采。也许对于自然来说,时间毫无意义,但是对于你我来说,抓住每一刻,就是时间最动人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