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这是宋代诗人刘子翚为花椒写的一首诗,把花椒的品相、主要用途描绘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先人研究花椒的历史多么悠久。
我的家乡位于黄河中下游,属浅山丘陵区,十年九旱,气候适宜花椒生长。花椒树满身是刺,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果园四周常栽种着密密麻麻的花椒树,现在想想,这是主人借它守护果实的巧思之举吧。
前几日,我与几位好友受邀前往“将军岭”,探访百亩花椒园。与园主人寒暄间,他卖了个关子:“中午备了一道特色菜,先保密。”一句话勾得众人满心期待。
立秋刚过,秋意已悄悄漫上山坡,遍野的花椒树便热闹起来。翡翠般的枝叶间,一串串、一簇簇饱满油亮的红花椒如无数璀璨的红宝石,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秋风乍起,一串串鲜艳的“红宝石”随风摇曳,好似一群顽皮的孩童,在翠绿的树叶中来回跳跃,与我们捉迷藏。
花椒园的工人们挎着篮子,扛起凳子,抬着梯子,忙忙碌碌采摘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我顺手抓了一把工人师傅篮子里的花椒,放近鼻前闻了闻,嗅到幽幽的果木清香。我知道这些花椒是要暴晒的。儿时我见过奶奶晒花椒,暴晒之后,强烈的日头会褪去花椒的稚嫩,其辛辣的气味会更浓郁。
花椒的品类繁多,我们家乡最常见的是红、青两种花椒。红花椒色泽红艳,麻香醇厚。青花椒麻味较轻,香气独特。花椒用途很广,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温脾胃,杀蛔虫,止腹泻……花椒味麻,是上等的调味佳品,尤为肉类烹调之必需。
自那天我到过“将军岭”后,便对此地的花椒情有独钟,我想大概是这里的花椒不再是调味品,而是一道美味,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缘故吧。
东汉年间,刘秀被王莽追赶,为避免枣红马被认出,他就换了一匹棕黑色的骡子骑上赶路。天亮时,刘秀来到一个小村庄,此时的他早已人困骡乏,这时他闻到漫山遍野的野花椒香,精神为之一振。忽然,刘秀看到远处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原来是王莽的追兵来了。他大吃一惊,返身去牵骡子,到跟前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原来那匹骡子是母骡,正在下驹。刘秀自言自语道:骡子呀骡子,偏偏在这节骨眼上下驹,你要是不会下驹该多好呀。想不到我刘秀会命休在你手里。哎!说也奇怪,这母骡好像听懂了刘秀的话,用很短的时间产下小骡驹,便仰天长啸一声,让刘秀骑上飞奔而去,使刘秀化险为夷。刘秀一语成谶,此后骡子就再也不会下驹了,这个小山村因此得名“将军令”。经后人代代相传,演变成了今天的“将军岭”。
转了一上午山路,大家略有疲惫,回餐厅闲聊。一会儿午餐上桌,除了司空见惯的大鱼大肉、山野菜……最后的一道菜,服务员介绍说叫将军岭“麻辣三绝”,用当地自产的花椒、蒜薹碎、红辣椒圈烹饪的。
众人早已按捺不住,拿起盘子里的烙饼,盛起麻辣三绝就往饼里卷。还未入口,那股热油激出的麻香、椒香已钻进了鼻腔——这口带着将军岭故事的鲜香,让人光闻着就不由得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