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微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大王镇贺村的文化广场已被欢声笑语填满。8月13日晚,随着一阵震天的锣鼓声划破夜空,20个由各村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纷纷登台亮相,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演出。
在舞蹈《锦绣小康》的欢快旋律中,领舞的李大姐裙摆翻飞,台下观众的掌声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这是大王镇今年消夏文艺巡演暨夏季“村晚”的第6场演出,也是这个夏天里,无数村民登上舞台、乐享文化的生动缩影。
自6月以来,这场持续2个月的文化盛宴,始终带着“泥土气”与“百姓味”。“我们每周都在不同的村里举办文艺巡演活动,大家积极性都很高,6场活动场场爆满。”大王镇文化活动负责人张贯伍说,把优质文化资源真正送到了田间地头,让大家看得高兴、乐得开怀。
这些参加表演的演员们全是村里的“大明星”,有跳了10年广场舞的阿姨,有唱着豫剧长大的庄稼汉,还有把非遗手艺编成模特走秀的巧媳妇。他们排练的100多个节目,从鼓舞的铿锵到健身气功的舒展,从情景剧的暖心到歌曲的嘹亮,全是生活里的灵感。
“演的是咱村里的事,说的是咱心里的话!”刚下台的亢怀果擦着汗,她参演的小品《婆婆也是妈》,把家长里短搬上舞台,包袱一抖,台下的大爷大妈们笑得前仰后合。
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份“主人翁”的热情。72岁的张奶奶带着孙女来看演出,指着台上朗诵《童年老家》的小姑娘说:“那是隔壁村的娃,稿子是她爷爷帮着写的,说的就是咱大王镇的变化。”舞台旁,几个年轻媳妇正帮着调试音响,她们既是演员,也是场务,忙前忙后却满脸笑意。
当《我们的乡村》旋律响起,台上台下齐声合唱,灯光照亮一张张幸福的脸庞。这场由村民主导的文化狂欢,不仅送来了夏日清凉,更织就了一条文化纽带。正如大王镇镇长张鹏所说:“这些自编自演的节目,演的是生活,聚的是人心,这才是咱大王镇最亮的文化品牌。”
如今,大王镇的夏季“村晚”还在继续,万余名村民在文化滋养中不断凝聚力量,乡村振兴的道路,始终有歌声相伴,有欢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