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叶楠)社会保障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息息相关,社保体系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和制度保障,社保服务在促进人员流动、激发市场活力、构建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决策部署,全力实施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攻坚,助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目前,我市已实现养老、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一人一岗集中办理”,实现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总对总”转移整体接收率和办结率达100%。此外,我市正在测试线上重置修改社保卡密码,进一步提升社保卡业务全省通办和异地激活便捷性。
从统筹层次看,我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增强了基金共济能力。
从覆盖范围看,截至目前,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1.66万人、失业保险21.95万人、工伤保险20.5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从待遇保障看,今年以来,我市为15.33万人发放职工养老保险待遇30.30亿元,为5252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5406.51万元,为939人发放工伤保险待遇4120.62万元,为34.56万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3.60亿元。
从经办服务看,我市社保服务事项共计530项,覆盖从参保登记到待遇终止全过程,实现全部业务“全省通办”。其中,非须现场办理的509项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等国家要求的29项高频业务全部实现“全国通办”。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该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聚焦“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扎实开展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攻坚工作,确保到2025年底前,实现社保关系“归得顺、算得准、转得快”任务目标,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
法定人群“应保尽保”。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高校毕业生为重点,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取消参保户籍限制和年龄限制,年满16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参保。跨省流动人员在我市新就业地可直接参保,不设“4050”年龄限制,最大限度保障省际流动人员社保权益。
转移接续“应通尽通”。落实省际参保缴费、视同年限认定等有关问题联动处理机制,减少社保关系跨省转移接续经办环节,设立跨省服务专窗,按照跨省通办服务事项清单和“同事同标”服务事项,推动具备条件的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经办服务“应优尽优”。在已实现“退休”“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的基础上,牵头推动实现“企业用工”“个人创业”2个一件事联办,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难题。实现线上重置修改社保卡密码,进一步提升社保卡业务全省通办和异地激活便捷性。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全力打造覆盖全险种、全领域、全周期的社保“大管控”体系,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