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静怡)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烟叶生产经营定制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数字化,持续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
推进标准化体系构建和落地。我市建立ISO9000烟叶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三门峡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形成“河南浓香·三门峡”烟叶品牌标准体系,建立了包括豆浆灌根、诚信烟农管理及收购质量管控体系等在内的一系列品牌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将各项标准贯穿烟叶生产经营各环节。
落实定制化生产开发机制。我市坚持定制化生产路线,邀请烟草工业企业深度介入生产环节,定期开展质量反馈,及时跟踪烟叶加工使用情况,推动烟叶生产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针对河南中烟需求,量身定制“高甜感、高油分”上部烟叶开发方案,“双高”上部烟叶全部用于“天香”系列高端卷烟。
构建合规化管理新模式。我市作为全省烟叶领域廉洁风险防控试点,不断完善《烟叶领域廉洁风险防治操作手册》,形成“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闭环管理机制,廉洁风险防控措施已在全省烟叶条线推广。主动在涉及烟农切身利益的事项上进行“线上+线下”双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整治烟农身边不正之风和侵害烟农利益问题方面,聘任烟农外部廉情监督员107名,聘任内部烟站职工廉政监督员46名,形成常态化监督网络。
探索数字化赋能新手段。我市开发“金叶惠农”平台,率先搭载在线支付功能,实现“服务购买、结算支付、补贴兑现”一站式服务,并积极与全省“智慧烟叶”平台对接。今年,我市线上服务内容增加到11项,预计专业化服务上线率达100%。全市育苗温湿度自动监控覆盖达60%,智能水肥管理系统辐射面积5000余亩,建设智慧烟田自动监测设备60余套,烘烤物联网设备5620套,覆盖率达92%,不断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