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舟平,1912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王庄村一个农民家庭。
1934年夏,王舟平到南阳刘宋营小学当教员。同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仍以南阳小学教师的身份,在内乡、镇平、方城、唐河、南阳等地,积极开展党的活动。1937年4月,因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王舟平离开南阳到华北,与中共华北联络局接上关系。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舟平被中共华北联络局派到孙殿英部做统战工作。1940年1月,王舟平调任临鲁地委书记兼鲁山县委书记。春夏之际,他领导发动鲁山西马楼一带农民抗“官车”(国民党地方政府摊派农民运送物资的车)斗争并取得胜利,极大鼓舞了群众,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
1941年6月下旬,遵照中共河南省委指示,王舟平告别妻儿,启程撤往延安。临行前,他对妻子说:“若站在个人利益方面和感情方面,那是不该离开你的,若站在党的利益和理智方面是该离开的。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当然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也不能让感情支配了理智……”到达延安后,王舟平进入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2月,调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任干事。
1944年10月,王舟平在延安参加南下干部队,12月下旬进入豫西。1945年2月,王舟平被任命为中共渑池县委书记。同月,豫西二分区将渑池上官子平的地方自卫队改编为独立第七旅,王舟平兼任第七旅政委。在军队中,他按照八路军的性质、宗旨和革命传统,开展整军运动,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激发战士阶级觉悟。在地方上,他主持开展“倒地运动”和“合理负担”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农民在麦收前赎回灾荒年廉价卖给地主的土地,使农民生活得到保障;与农民协商解决部队的军费开支,合理解决农民负担。广大群众一致反映:共产党真是为老百姓着想的。
1945年5月26日晚,上官子平部趁二分区主力外出执行任务之机,在渑池十二处同时发动反革命叛乱。王舟平不幸被俘,叛匪将他捆绑到渑池耿村东北角一块场地上。面对叛乱匪徒的枪口,王舟平毫无惧色,奋力反抗,并高呼:“我是共产党员,我们来到渑池,是为了拯救渑池12万人民的……”叛匪向他开了枪,王舟平英勇牺牲,年仅33岁。
新中国成立后,王舟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66年4月,渑池县委、县政府在烈士陵园为王舟平烈士建陵树碑。2009年9月,王舟平被评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5年8月,王舟平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本栏目由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