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敌进我进 开辟豫西
(摘选)
作者:刘子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1944年4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河南战役。5月下旬,豫西大部分地区沦陷。11月,我奉中央命令,同王树声、戴季英等一起,组织领导河南人民坚持敌后抗日,扩大抗日武装,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有个总方针,即凡是敌人占领的地方,我们就去。去发动组织群众,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打击和消灭日本侵略者。当时,我们称这个方针为“敌进我进”。这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的最基本的方针。

    河南地处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开辟河南,控制中原,毛主席在1944年4月22日,即河南战役开始的第五天,就指示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要做好开辟豫西的准备工作。10月,中央决定由王树声、戴季英和我负责,在延安筹建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组建部队,准备挺进豫西敌后,组织、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筹建工作基本就绪后,中央决定派我和韩钧带领一部分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基本上是1941年撤退到延安的河南地下党的干部)先行南下,为后面的大部队打前站。这批干部中,我记得有王其梅、王舟平、王桂五、时乐蒙、张君英、韩林、齐渭川、汪德清、刘丰等。

    在我们离开延安的前夕,毛主席单独找我谈话,给我交代具体任务和到豫西开展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使我至今还难以忘怀的是,毛主席语意深长地给我讲松树和柳树的风格。他讲,这次南下开辟豫西,战略意义很重要,你们肩负的任务很光荣,也很艰巨。你们所面临的斗争也会更复杂、更艰苦。要教育南下的同志们,学习、发扬松树和柳树的风格,做好迎战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准备吃苦,准备牺牲。要像松树那样不畏风雪严寒,坚定而挺拔;像柳树那样不避质地优劣,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主席的这些话,就是要求我们南下的同志,不仅要经得起斗争和困难的严峻考验,而且要善于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根植于群众之中,取得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支持。毛主席单独找我谈话,这还是第一次,说明毛主席对我们南下开辟豫西是非常重视的。

    1944年11月7日,我们从延安出发,绕道晋西北会同韩钧、郭庆祥带领的晋绥八分区六支队的一个大队,一同南下。在晋中的介休附近与王震、王首道率领的三五九旅(称南下支队)一同渡过汾河,越过同蒲路敌人封锁线。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12月下旬,我们来到黄河北岸的垣曲。在侦察黄河渡口时,发现黄河已封冻,形成一座百年不遇的冰桥,我们踏冰桥过了黄河。继我们过黄河之后,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和王树声率领的部队也是踏冰桥过黄河的。八路军三走冰桥过黄河,被群众传为“天降神兵”。

    我们过河后,在新安、洛宁、渑池、宜阳等地活动,着重开展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和筹建抗日民主政权,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很顺利。1945年春节前,王树声、戴季英率领陈先瑞、张才千指挥的豫西抗日游击第三、第四支队到达新安、渑池地区,与二支队会师。接着,宣布了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组成情况。此外,在这个地区建立了豫西二地委、二分区和二专署,刘聚奎任地委书记,韩钧任军分区司令员,贺崇升任专署专员。同时,我们还帮助二分区收编了两支地方实力派的武装,一支是洛宁李桂吾的洛卢人民自卫队第十三支队,另一支是渑池上官子平的队伍,都是旅级建制(后称桂吾旅和上官旅)。

    当时地方上的工作,主要是建党、统战、扩军、筹粮,重点是扩军和筹粮。因为部队力量急需加强,部队减员要及时补充,所以,地方上要动员,组织青年参军参战。同时,还要组建地方武装,维持社会治安,保证抗日民主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那时,凡是建立了县政府的县,都同时组建独立团或大队,而且都配备有作战经验的“老八路”担任主要领导。各县独立团的力量是比较大的,战斗力也比较强,不仅维护了地方治安,而且配合正规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更主要的是它成为补充部队减员、扩充正规军重要的后备力量。

    筹粮在当时也是件头等大事。各专署和县政府建立之后,首先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开展倒地运动,实行合理负担,搞减租减息,以解决农民的生活困难和部队的给养问题。当时,部队也利用战斗间隙,帮助农民种地,积极参加生产,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总的来说,当时地方上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军事工作开展的,都是为打仗服务的,这是根据地民主政府的工作特点。

    日本投降前后,我们遵照中央的命令,向日伪发动进攻,胜利地收复了登封、密县两县城及陇海铁路沿线的许多日、伪据点。

    从1944年9月皮定均、徐子荣支队先遣豫西,到1945年9月我军撤出,豫西军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一致,同日、伪军整整血战了一年。在极其复杂和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一个拥有6个专署、20多个县政权、2万多平方公里、300多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在短短的一年里,根据地为什么能迅速建立,并不断巩固发展?我们的军队为什么能迅速扎根于人民,并不断发展壮大?我想,除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部队的英勇作战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党在豫西开展革命活动,在人民中留下了深远的政治影响。特别是抗日战争初期,党在豫西号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界爱国同胞同举义旗,共赴国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我们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实践,也证明了过去革命影响的重要。这些经验对现实也有指导意义。

    (摘自《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1988年3月河南人民出版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特刊
   第06版:民声
   第07版:连线基层
   第08版:特刊
八路军挺进豫西建立抗日根据地和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敌进我进 开辟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