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伏以来,日均最高气温较往年偏高,却挡不住一群“晒背族”每天上午8时准时出现在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栈道上。铺瑜伽垫、脱鞋、撩衣,一排排或躺或趴的背影形成一处独特的景观。他们笃信“晒背治百病”,将晒背与“三伏贴”并列为“冬病夏治双保险”。
晒背真有那么神?究竟应该怎么晒?哪些人适合晒?连日来,记者通过蹲点观察、随机随访、专家求证,了解这场席卷三门峡的“晒背热”。
8月4日上午7时50分,家住市区建业桂园小区的孟磊骑着电动车第一个赶到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栈道。她把瑜伽垫铺在栈道最东端,这里“无遮挡、向阳、背风”,被晒背一族封为“VIP位”。“8时前紫外线不毒,晒20分钟,再去做一套八段锦。”孟磊边说边打开微信群“三门峡晒背联盟”,该群成员已突破400人,年龄从9岁到78岁,群公告写着:“三伏天晒背,补阳祛寒,胜过吃人参。”
8时10分,晒背队伍壮大到10多人,有背着书包的学生,拎着菜篮的阿姨,还有抱着孩子的年轻爸爸。这股“晒背风”始于6月底,三门峡本地抖音号“养生嘚吧嘚”发布了一条视频:一位60岁的退休教师连晒30天背,手脚冰凉的“老毛病”竟然好了,评论区里“求带”声一片。
“我们本来在虢国公园小范围晒背,视频一出,人数翻了几番。”“三门峡晒背联盟”群主“大彬”坦言,自己并非医生,只因晒背后“腰不疼了”就把经验分享出来。
黄河三门峡医院中医科主任郭信解释,背部为阳,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三伏天外界阳气最盛,适度晒背确有“通督脉、补元阳”作用,适合怕冷、易感冒等阳虚体质者。他进一步说明,晒背主要适合阳虚型(怕冷、四肢不温)、骨密度偏低人群。而阴虚火旺(口干舌燥、易上火)、有皮肤疾患、孕妇及2岁以下幼儿则不适合。
“晒背并非人人适宜,盲目跟风可能晒伤、中暑,甚至增加健康风险。”郭信提醒,今年入伏以来,该医院已接诊部分背部日光性皮炎患者。
当天,记者随机采访一些“晒背族”,其中超八成人表示“感觉精神状态改善”,超五成人认为“手脚变暖”,仅少数人能坚持记录体温、脉率,无一人做晒背前后医学检测对比。“体感变好不排除心理暗示。”郭信表示,“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但需辨证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