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卢氏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演三队在义马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1940年冬,抗演三队在常村戏楼前排练抗日救亡歌曲
抗演三队集体合影,前排左五为蒋旨暇

    抗敌演剧第三队(以下简称“抗演三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进步戏剧和音乐活动的一支革命文艺队伍。1940年秋至1941年春在渑池常村(现属义马)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休整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深刻诠释了他们以文艺为武器,誓死抗战到底的精神和勇气。

    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38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建政治部,其下设的第三厅负责战地服务及民众的组织与宣传。经国共双方多次协商,周恩来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同年4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正式成立,团结了众多学术界、思想界和文艺界的著名人士。中国共产党希望将第三厅建成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机构,不久即在第三厅成立中共秘密小组,由周恩来直接领导,成员有郭沫若、阳翰笙、杜国庠、冯乃超、田汉、董维健,并在基层成立中共特别支部,冯乃超任书记、刘季平任组织委员、张光年(光未然)任宣传委员。

    第三厅成立不久,周恩来即考虑在其建制下成立演剧队和宣传队。根据计划,第三厅“以汇合于武汉的上海救亡演剧队各队为基础,并选拔战地工作较久、人才较齐、技术较佳、成绩较著的剧团”,组成10个抗敌演剧队。演剧队在武汉集中培训一个月后,分别派往各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其中抗演三队以张光年在武汉组织的“拓荒剧团”为基础组建,时有队员28人。队长徐世津、王负图,副队长赵辛生(赵寻)、彭后嵘,主要成员有田冲、邬析零、胡宗温、蓝光、史民、胡丹沸,张光年任支部书记。抗演三队的工作地点被定在西安,归第二战区政治部管辖。

    1938年9月,抗演三队踏上奔赴西北的征途,边行进、边战斗、边宣传,先后在西安、洛川等地演出了《宣传》《大兴馆》《沦亡之后》《打鬼子去》《东北一角》《生路》等剧目。进入晋西北吕梁地区后,在抗敌决死队二纵队工作,除进行慰问演出外,还帮助部队开展文娱活动,培养文艺人才。

    1939年2月,因张光年受伤,经中央同意,第三厅派遣抗演三队进入陕甘宁边区休整。抗演三队在延安演出了《抗敌歌》《大刀进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等抗战歌曲。同年4月13日,他们在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首次公演了由张光年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邬析零担任指挥,田冲担任男声独唱,被誉为“抗战之花”的女歌唱家蒋旨暇担任女声独唱。首演引起了巨大反响,《黄河大合唱》迅速在中国大地传唱,成为激励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1939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抗演三队返回第二战区,在晋东南前线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在血与火的抗战烽烟中,抗演三队七渡黄河、四入敌区,宣传抗日救国,连续紧张地工作了15个月,有两位同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还有不少同志患有各种疾病。为了使同志们恢复健康,总结两年来的工作,研究下步工作如何开展,抗演三队决定在后方找个安静的地方进行休整。经事先了解情况,最后选定渑池常村。这里离渑池县义马火车站较近,既不引人注目,去洛阳又比较方便,是远离日军的后方,表面上比较安定,有利于做长期抗战的准备。

    1940年10月,抗演三队30多名队员在队长王负图、副队长赵辛生的带领下从垣曲南渡黄河,来到渑池常村休整。他们在农家院里住下以后,做饭、洗衣等,一切依靠自己,从不麻烦群众。在劳动之余,他们恢复自修大学,制定了两个月的学习计划,除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外,主要开展艺术理论、演剧艺术、音乐训练等方面的业务学习,或集中读书研究问题,或到村外的幽静处练声、排练节目。在常村期间,抗演三队的队员先后编排演出了《祖国》《鸭绿江边》《新小放牛》《败家子》《何必呢》《放下你的鞭子》《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救亡剧目。

    在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同时,队员们经常走进常村学校,为学生们辅导音乐课,教孩子们唱《松花江上》《太行山上》《保卫黄河》《黄水谣》等抗日救亡歌曲,教他们做“旗帜操”(即打旗语),培训童子军。在抗演三队的精心指导下,常村学生的音乐水平有很大提高,一连三年,在渑池全县学校歌咏比赛中,成绩都遥遥领先。队员蒋旨暇曾辅导一名叫张明礼的女孩学唱新歌,在渑池全县演出时获得了第一名。抗演三队的宣传活动,受到村民的普遍好评,不但活跃了当地文化生活,也融洽了军民关系。

    在常村期间,三队队员除与当地百姓和睦相处外,还到渑池等地慰问伤兵,并到洛阳参加义赈公演。1941年春,他们与抗敌演剧十队、抗宣四队在洛阳联合演出了《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救亡歌曲,在洛阳引起巨大轰动,但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怀疑与仇视。从洛阳回来后,抗演三队接到八路军洛阳办事处的紧急通知:国民党欲对其实施破坏行动,命令全体队员迅速撤离常村。

    此时,蒋旨暇身患重病,不能同行,不得不留在村里,并由两名队员陪护。抗演三队离开不久,蒋旨暇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被当地群众葬于常村南地,并立碑纪念。1941年5月,张光年等在广西桂林为在抗战中牺牲的抗演三队烈士们召开追悼大会,特别提到了蒋旨暇的名字。

    抗演三队在义马的半年间,积极占领抗战文化阵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坚持革命立场,开展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抗日宣传,极大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士气,坚定了军民的抗战信心,对号召全民抗战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供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卢氏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公示
   第07版:民声·公示
   第08版:瞬间
抗演三队在义马
忆中共抗演三队特支的斗争(摘选)
洛师在卢氏的抗战活动
抗战初期洛阳师范党的活动(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