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土元是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昆虫:其身体扁平,色泽棕黑,形似一枚硬币大小的鳖(故而又名土鳖),蛰伏于阴暗潮湿之地,昼伏夜出,踪迹难寻。一旦受惊,便疾速逃离,雄虫甚至展翅而飞,常令不熟悉者心生惧意。
然而,在义马市东区街道程村社区,养殖户们非但不怕土元,更将其视为增收致富的“金元宝”,大力发展土元规模养殖,以蓬勃的“虫经济”撬动社区产业振兴。
7月24日,记者跟随程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勇军进入土元养殖房。只见连排的厂房内,多层饲养架整齐排列,每一层都密密麻麻爬满了土元。
“土元喜阴暗潮湿,我们常年将室温控制在25℃至30℃,还经常喷水保持湿度。”王勇军手持探照灯,仔细检查饲养池,介绍道,“这些是土元最喜欢吃的麸皮,再加上豆粕、南瓜、胡萝卜等,土元能吃得饱饱的……”捧起一把土元,他笑着说:“别看这些虫子长得丑、气味大,让人避而远之,却是发家致富的‘金元宝’。”
《诗经》有云:“伊威在室,蟏蛸在户。”有专家认为“伊威”就是土元,即地鳖虫。这种“从诗经中走出来的昆虫”不仅颇具渊源,而且具有较高药用价值。
土元学名中华真地鳖,是蜚蠊目鳖镰科昆虫,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并在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乃至白血病、癌症等方面展现潜力。如今,含有土元成分的中成药有200多种,市场前景明晰广阔。
土元养殖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但程村社区将其确立为主导产业,自有其独到优势。“义马当地的土质灰分适宜、黄曲霉素含量低,适合土元养殖。”程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李惠说,“社区部分农户已积累了10余年的养殖经验。如今,义马土元更是安徽亳州中药市场的免检产品,每公斤售价比市场均价高出十几元,这是我们发展壮大的一大优势。”
2025年,程村社区在党建引领的强力驱动下,由传统种植业稳步向多元化养殖与特色种植业并进的现代化农业转型,尤其聚焦中药材栽培与土元养殖两大优势产业。
今年年初,由程村社区党支部精心谋划的程村集体土元养殖场项目在社区东部拔地而起,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养殖场首期工程占地2亩,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社区集体计划投资50万元,建设了一座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大棚,并配套60平方米的孵化车间和60平方米的操作车间。
“土元养殖周期为1年,但仅需8个月,土元就能从刚开始的芝麻点大,成长到一元硬币大小。”在程村集体土元养殖场里,王勇军给记者算起经济账,“每1000平方米可产出虫卵、公虫、成虫8吨左右,按每公斤40元计算,集体养殖场今年收入可达110余万元。”他表示,这些收入还不包括以土元粪做肥料发展种植业的附加收益。
小小的土元,正为养殖户和社区集体带来源源不断的可观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土元养殖有效吸纳了本地富余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新建的集体养殖场忙时可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村里的老人、妇女在这儿干活一天就能赚几十块钱。”李惠说。目前,程村社区2025年新增的养殖面积达8700余平方米,全社区总养殖面积近2万平方米。
展望未来,李惠表示,程村社区将持续延伸产业链条,规划建设烘干厂房、冷库等,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养殖”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让土元养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