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葛洋)近日,不少三门峡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反映其遭遇的“烦恼”:市区多条栽种槐树的道路上,覆盖着一层晶莹黏稠的分泌物,这些黏糊糊的东西不仅粘鞋底、粘车轮,还污染车辆,让车主清理困难。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走路像踩在胶水上,鞋底黏糊糊的,还粘小石子、树叶!”日前在市区六峰路,一位女士指着自己的凉鞋无奈地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电动车的一些市民也格外小心,尽量避开黏腻处。
更头疼的是私家车车主,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爱车停在碧桂园陕州府小区外侧,一夜之间,车身和挡风玻璃上落满了密密麻麻的黏液,晒干后,形成一层难以清除的“糖壳”。“普通洗车根本冲不掉,清洗起来费时费力,还怕刮伤车漆。”张先生苦笑着说。
这些恼人的黏性物质究竟从何而来?记者就此联系了三门峡市城管局。该局工作人员、林业爱好者茹文东告诉记者,每年夏季气温升高时,正是槐树蚜虫的暴发期。蚜虫大量聚集在槐树的嫩枝、叶片背面,刺吸植物汁液。由于其吸取的汁液糖分含量高而蛋白质低,蚜虫需要排出大量富含糖分的代谢废物,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所谓“蜜露”。“蜜露”本身无毒,但其黏性极强,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煤烟颗粒等,形成黑乎乎、黏腻腻的污渍。
据介绍,该局目前正加强巡查,根据蚜虫发生情况和天气条件,在确保环境安全和对行人车辆影响最小化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喷施生物制剂或低毒高效药剂进行防治。同时,也考虑在重点区域适度修剪过密枝条,增加通风透光,减少蚜虫滋生环境。由于城市道路环境复杂,高大乔木的病虫害防治需要时间且难以彻底根除,治理效果可能要逐步显现。
该局工作人员建议市民近期尽量选择无槐树或槐树较少的道路行走,停车时也注意避开槐树正下方区域。如车辆被蜜露污染,建议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未干透时相对容易清除;若已干结形成“糖壳”,可使用中性洗车液配合软布耐心擦拭,避免使用硬物刮擦损伤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