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小龙)7月16日,记者从三门峡经济开发区获悉,位于该区的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相关建设方案已获批复,待人才团队、科研成果等达标后即可申请验收。这是该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强化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育创新主体,壮大创新队伍。该区通过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库,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同时,该区注重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方式,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人才,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今年以来,该区主管部门共辅导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及申报7家,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20余家。
强化科技服务,完善创新体系。该区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聚焦区域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企业创新平台优化升级提供优良发展“软实力”。“近段时间以来,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通过清单式推进、台账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征集省科技攻关计划、科技贷等方面需求8项,目前已办结4项。”经济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该区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登记技术合同4项、交易额达2300余万元。不久前,该区选送的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蚓激酶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项目,在第七届三门峡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能力。该区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和资金支持,2025年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个、中央引导地方专项1个;另一方面,加大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区完成科技支出1769万元,同比增长20.7%,组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5项,辖区企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
本报讯(记者何英杰)今年以来,灵宝市聚焦干部工作效能提升,通过机制创新、能力提升、作风转变三大举措,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形成“上层敢断、中层敢闯、底层敢干”的良性治理生态。
创新机制筑效能之基。该市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包联“五个一”闭环管理(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构建全周期责任矩阵。在先导区建设中,设立专项指挥部,整合农业农村、文广旅、财政等24个部门行政资源,建立跨区域协调的 “三单制”(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通过月度乡镇党委书记联席会、部门周督导通报及GIS地理信息系统,高效配置要素资源。上半年,先导区45个新开工项目关键节点履约率达100%,工期履约效率提升35%。
能力锤炼强专业支撑。围绕项目建设复合需求,该市构建靶向化能力提升体系。实施“政策解读+案例研讨+沙盘推演”三维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上半年,聚焦先导区产业特点,开展苹果全产业链管理、乡村旅游IP运营等培训15场800余人次,专家现场指导成效显著。
作风转变优服务质效。推动干部向“服务赋能”转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高效运转,上半年受理诉求150件,办结率100%,满意度98.6分,同比提升2.3分。作风效能评估强化闭环管理,整改问题17项。深化“民情家访”制度,建立村民诉求台账与需求图谱;项目征地中运用 “协商民主”工作法,组织村民议事会32场,化解土地权属纠纷23起,实现零信访、和谐征迁率100%。
效能提升促量质跃升。效能提升有力驱动先导区建设,上半年新开工重点项目65个,25个项目提前完成半年投资计划,投资完成率达58%,超时序进度8个百分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带动就业1000余人,亩均投资强度达350万元,同比提升20%;政策资金统筹见效,产业与基建项目联动增强,竣工项目投资回报率12%,在建项目进度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