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通公司”)生产车间,现代化、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激光下料精准裁切,焊接机器人自动完成精准焊接,电泳喷粉实现绿色化涂装,AGV小车穿梭其间运送物料,自动化总装高效产出……一台台崭新的专用车有序下线,开启服务全球的新使命。
“我们的产品远销越南、新加坡、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今年上半年,我们共生产专用车1万余台。其中,出口率50%,同比增幅高达150%。”骏通公司出口部经理李晓华骄傲地说。
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与国外市场需求旺盛双重作用下,骏通公司依托政策红利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技术创新、服务深化和品牌重塑,全力推进全系产品出口战略。在巩固自卸车、半挂车等传统产品出口优势基础上,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汽车起重机和随车起重机等新兴产品成功“走出去”,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
“今年4月交付的超级矿卡JT165,就是我们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又一里程碑。”李晓华口中的“JT165”,是骏通公司专为俄罗斯客户定制的JT165多轮驱动铰接式矿用自卸车。该车型最大设计载重100吨,整车长14米、宽3.8米,高4.5米。“JT165”拥有创新的平推卸货系统,让它无须举升就能卸货。三重制动系统为它保驾护航,重载行驶稳如泰山;铰接式转向设计赋予它灵活的“身手”;9.75米的转弯半径,在狭窄矿区道路也能轻松“转身”,为俄罗斯客户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
在5月27日至30日举办的俄罗斯工程机械展上,骏通公司的汽车起重机和矿卡车成为焦点,吸引了众多国际客户关注,现场收获订单200余台。
“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得益于公司把研发重心向高端领域倾斜。我们统计过,今年新增订单中,高附加值产品(即高端产品)占比突破30%。”李晓华坦言,这些成果的背后,是骏通公司二十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
骏通公司打造了由西安、三门峡两大研究院构成的“双引擎”创新矩阵,汇聚了200余名科研人员,累计斩获了120余项国家专利。以自卸车制造领域为例,“自卸车厢板一次辊压成型生产线”颠覆了传统工艺:原本需要多道工序焊接的箱体侧板,如今通过该生产线一次即可完成,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单台能耗降低了25%。该技术被行业专家誉为“专用车生产的一次革命”。
“我们的第五代自卸车产品作为明星产品,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资金,设计周期在18个月以上,整车的性能提高了20%,维护成本降低了30%,获得30多项国家认可专利。车辆投入市场以后,获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和认可。”河南骏通自卸研究所所长张林表示。
近年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骏通公司研发的锋越半挂车智能输送卸货技术行业唯一;55吨汽车起重机首创五、六节臂自动伸缩切换技术,实现行业重大突破;高空投弹消防车为高空消防和野外消防提供了有力保障;众多产品通过欧亚经济联盟EAC认证……这些硬核的技术储备,是骏通公司赢得国内外客户信赖和好评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骏通公司除了拥有“骏通”这一中国驰名商标外,还注册了JUNTON、劲霸、运霸等28项国内商标,同时在西班牙、越南、缅甸、菲律宾等41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今年,骏通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越南等国际市场的出口力度,目标出口量突破1万台。
“我们不仅要买全球,更要卖全球,输出标准。”骏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建锋的话语彰显了战略雄心,“我们要将骏通打造为世界级‘灯塔工厂’,让‘河南制造’成为高端装备领域的金字招牌,为我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