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三门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伏天要养生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居高不下又闷热、潮湿的时节。古人早已洞悉这酷暑之威,留下“三伏”之名,提醒我们此时养生不可不慎。此时人体如同高温下运转的机器,若不加节制,则易气随汗泄,津液耗伤,生出诸多不适。三伏天养生,重在“清补”二字,清暑热,祛湿浊,补气阴。

    饮食篇:清补为要

    三伏天里,胃口似乎也疲惫不堪。此时饮食,首当清淡,重拾胃口,又须适度进补,以应付那被汗水悄悄带走的精气。

    汤水先行:晨起一杯温开水润泽肠胃,日间则须时时补充水分。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暑;一碗冬瓜薏米汤,利湿健脾;一碗酸梅汤,生津止渴,皆是此时佳品。

    蔬果当道:此时瓜果蔬菜最是当令。冬瓜、丝瓜、黄瓜,水分充盈,清凉解暑;苦瓜能清心火;西瓜解暑生津,然而脾胃虚寒者切莫贪凉多食。水果如桃子、葡萄、梨子,也宜适量进食。

    忌食生冷:冰镇饮料、雪糕冷饮,入口冰爽,然而却易损伤脾胃阳气,令湿浊更易滞留体内,反而生出烦热之感。古人言:“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温热适口的汤羹饭菜,才是对脾胃最温柔的抚慰。

    辛温适度:民间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因姜能温中散寒,激发阳气,有助祛除体内陈寒,亦能振奋因暑热困顿的脾胃之气。然而姜性辛温,用之贵在适量,过多反而助火。

    起居篇:顺时调息

    三伏天里,作息亦需应天时而变。

    午睡养神:正午时分,是一天中阳气最盛、暑气最猛之时。此时当避开锋芒,寻一处荫凉,小憩片刻。即便只有短短二三十分钟,亦能收敛心神,恢复体力。

    纳凉有度:空调、风扇虽解暑热,却不可贪恋过度。室内外温差过大,冷风直吹头颈肩背,极易引发“阴暑”,令人头痛身重、恶寒无汗。空调温度宜在26℃—28℃,且需避免风口直吹。夜间睡眠,尤需护住腹部,免受寒凉侵袭。

    温水沐浴:大汗之后,毛孔尽开,若骤然以冷水冲淋,寒气极易直中腠理。宜以温水沐浴,既能洗去汗垢,又助周身气血流通,带走暑热,令人通体舒泰。

    运动篇:轻缓有节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虽显意志坚定,于养生而言却并非金科玉律。三伏运动,贵在轻缓有节。

    择时择地:避开骄阳似火的正午,选择清晨或傍晚暑气稍退之时。地点宜选林荫之下、河湖水畔等相对清凉通风处。

    轻缓适度:散步、太极、八段锦、瑜伽等舒缓运动最为适宜。微微汗出,周身舒畅即可,切莫追求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气津。运动之后,亦不可立即畅饮冰水,当以温水或淡盐水小口慢饮补充。

    防护篇:细心呵护

    防晒避暑:烈日当头,外出必戴遮阳帽、撑遮阳伞,穿着轻薄透气的浅色衣物,涂抹足量防晒霜。正午前后高温时段,若非必要,尽量减少外出。

    补水为先:饮水不可待口渴方饮,须时时补充。随身携带水杯,温开水、淡茶水、绿豆汤等皆可。汗出过多时,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关怀特殊:老人、幼儿、体弱者及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乃三伏天重点关照对象。其居室环境需格外留意通风降温,密切观察身体变化,若有不适,当及时就医。    (渑池县仰韶镇卫生院 张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公告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传承国粹送清凉
全市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控骨干集中“充电”
健康宣讲进社区
义诊进公园 消夏送健康
中医特色服务送至群众身边
灵宝市卫健系统举行自然灾害医疗应急实战演练
三伏天要养生
儿童作息“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