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媛)本周我市遭遇持续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其中7月15日至16日为最强时段,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本轮高温具有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特点,中暑气象风险高;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28.1mm)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25.9℃)偏高。全市已启动多部门联动应对机制。
加强气象预警与宣传。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密切跟踪气象信息,加强与气象、农业农村、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第一时间发布高温预警。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同步普及防暑知识,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安全生产领域启动重点管控。合理调整户外施工作业时间,作业场所配备防暑饮品与用品。住建、城管部门强化工地监管,严禁违章明火作业;应急管理部门加强值班值守,指导工矿企业落实安全措施;公安、交通运输部门严查疲劳驾驶及车辆安全,防范自燃爆炸事故;卫生健康部门充实急诊力量,备足急救药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卫生检查,严防食物中毒;民政部门重点帮扶养老机构及高龄、独居老人;教育、水利部门联动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及水域安全管理;电力部门排查设施隐患,保障供电稳定。
火灾防范同步升级。林业部门严控火源防森林火灾;各单位加强线路维护与用电管理,严禁私拉乱接,落实下班关电等措施,配齐消防设备,规范易燃易爆品管理,防范粉尘爆炸。
气象部门提醒,市民应尽量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外出做好防晒防暑,离开时关闭电器防火灾。目前,全市已启动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备足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