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某银行客户张女士(45岁,个体经营者)因购房贷款被拒,查询征信后发现存在一笔未及时还款的信用卡逾期记录。焦虑之下,张女士通过网络平台联系到某“征信修复机构”,对方承诺“缴纳8000元服务费即可消除逾期记录”,并要求其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张女士信以为真,前往银行办理转账业务。
银行客户经理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异常,询问张女士转账用途,张女士含糊其辞。该客户经理立即警觉,经过耐心沟通后了解到张女士意图通过第三方机构修复征信。客户经理随即向张女士解释:个人征信记录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机构或个人均无权擅自修改或删除,所谓“收费修复征信”均为诈骗行为,且泄露个人信息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
在银行工作人员建议下,张女士当场拨打了征信中心官方客服电话,核实确认其逾期记录确因自身疏忽导致,需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随后,银行工作人员协助张女士通过该行“征信异议申请通道”提交了相关证明材料,并通过协商制定了还款计划。张女士对银行的及时提醒和专业服务表示衷心感谢,并承诺今后将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信用。
【案例警示】
若是遇到与上述类似情况,要严守个人信息,切勿向第三方泄露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认准官方渠道。征信异议申请应直接通过金融机构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办理,拒绝任何“付费修复”服务。增强法律意识。伪造材料“修复征信”属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定期查询征信。建议每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免费查询2次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门峡监管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