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文明生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天价菌袋”骗局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近年,食用菌产业因绿色健康备受关注,却成为不法分子行骗“温床”。他们以“包技术、包回收、高收益”为幌子,将1元—3元成本的菌袋高价售卖,致使不少群众血本无归。

    骗局主要有三大套路:一是虚假宣传,骗子通过摆拍“菌菇爆盆”视频、伪造收款截图,甚至借“乡村振兴项目”背书;二是暴利承诺,以“保底产菇、回收”诱导签约,却在合同中写下使用高价营养液、限定品相规格等苛刻条款,最终让“保底回收”成空;三是菌种质量陷阱,出售劣质或过期菌袋,混淆生长周期,把种植失败归咎于农户“操作不当”。

    真实的食用菌产业并非如此。其技术要求严苛,以平菇为例,从菌袋制作到出菇需历经10多个关键环节,稍有差错就会失败;利润空间有限,2022年传统袋栽平菇每袋平均利润仅1.2元—1.8元,生产周期长达45天—60天;市场风险大,鲜菇价格受季节影响剧烈,春秋季平菇批发价常跌破2元/千克,集约化种植已占据70%市场份额,散户缺乏议价能力,“保价回收”难以兑现。

    对此,给出四步防骗指南:一要查资质,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确认企业是否具备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二要咨询专业人士,向属地农技服务中心了解信息,参加免费技术培训;三要警惕反常承诺,牢记“高回报必然高风险”,核算成本,对异常高价保持警惕;四要审查合同,明确菌种质量、验收及回收标准,拒绝附加不合理条款,交易全程留证。

    食用菌产业是富民产业,但需理性投入。各地农业部门均有公益性技术指导,切勿轻信暴利诱惑,遇可疑情况可拨打“12315”举报。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杜适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明生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法治周刊
   第06版:经济·金融
   第07版:文旅·综合
   第08版:瞬间
五大专项行动激活创新引擎
科研仪器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把脉”查问题 “开方”促安全
警惕“天价菌袋”骗局
保障养老机构食品安全
解析新形势下 投资策略
安全防范很关键 走村入户搞宣传
解决小微企业续贷难题
三门峡保险行业2024年度非法金融中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