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宝市城南60多公里的朱阳镇西北部,有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人们称为将军岭。岭上有一座大墓,被称为将军墓。据旧《灵宝县志》记载,这座墓是为纪念隋唐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修建的。该墓南北两面为沟,东西两面为岭,整个大墓高5米,周长96米。1956年,窦建德墓被当地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灵宝“窦建德的传说”被灵宝市人民政府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料记载,窦建德生活在573年—621年间,是唐代清河漳南(今山东省武城东北)人,农民出身。在隋末乱世纷争的年代,窦建德率部揭竿而起,参加了隋末农民起义军,投奔到起义军高士达的麾下,任司兵,隋大业十二年(616年)任军司马。随后,高士达战死,窦建德继任起义军领袖,拥兵20余万,号称将军。
大业十三年,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窦建德拥兵自立,号称长乐王,后率部攻占了信都、清河等郡,并在河南之战中歼灭隋军薛世雄部3万余人,攻下河北大部分郡县。第二年,窦建德号称夏王,建都乐寿,改年号五凤,国号夏。唐武德二年(619年),窦建德迁都名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唐武德四年二月,窦建德在增援洛阳军阀王世充时被秦王李世民俘虏,后斩首于长安。
据当地群众相传,窦建德于河南之战时曾在位于朱阳镇西北部的花木营村安营扎寨,因为这里是一片桦树林,当时这个营地就叫桦木营,后改为花木营。桦木营的前面是蒲阵沟村,这里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开阔,据说是窦建德当年布兵摆阵的地方。在村前出口的地方,有一座险要的山峰,名叫五峰山,相传窦建德当年在花木营安营扎寨后,在此布兵摆阵,操练兵马。磨刀崖下的这些磨刀石,就是窦建德和他的部下当年磨战刀的地方。五峰山又称“挡将崖”,窦建德和他的部下当年磨好战刀,准备上马出阵的时候,五峰山前边杀气腾腾,好像有千军万马埋伏之势,窦建德就和他的部下回兵走洞沟向北进军。当军队行到洞沟岭,他突然得了急病,军队不能前进,军师用激将法让窦建德振奋精神,带领军队继续前行。后来,人们把这个村子叫作激将村,即现在的吉家村。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窦建德在朱阳山区驻军期间,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窦建德死后,朱阳山区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倚山造坟,在这道岭上为窦建德修建了坟墓,还在墓前修建了将军庙,并把这座山改名为将军岭,以此来纪念窦建德。
窦建德的传说在朱阳人民的口中流传至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的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