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旅宣传有“梗”还要有“料”
陈文杰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从邯郸文旅的“道歉大会”,到辽宁文旅的“气泡音霸总”,再到仙岛湖文旅的“重生文剪辑”……为何近来这些官方账号不约而同地转变“人设”?恐怕还是这“泼天的富贵”(流量)太馋人了。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一众成功案例,不仅让“先吃螃蟹”的城市尝到了流量的甜头,更让后来者看到了可以“抄作业”的门道,持续“借梗出圈”。譬如河南文旅,凭着4天连发超百条创意短视频,实现百万涨粉。这波“量变引起质变”的操作,不只是印证了新媒体传播的爆发力,也说明了文旅宣传有了新的玩法。于是,越来越多追随者加入这场“万物皆可玩梗”的线上狂欢。

    然而,当文旅宣传忙着“蹭热点”“追热梗”时,也有可能掉入流量的陷阱。首先是同质化。一个“哪吒”火爆出圈,引得各地争抢“故里”。一句“回答我”的魔性口号,又掀起新一轮模仿潮。在这场“追梗竞赛”里,一个恰到好处的融梗或许能博君一笑、赢得“黄金三秒”,可也容易让城市形象在复制粘贴中逐渐模糊。实际上,当一众城市的历史沉淀沦为“千城一梗”时,不过是另一种“千城一面”罢了。

    其次是容易被“人设”绑定。“人设”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之余,也容易“成于流量,败于流量”。如果城市拿不出与其文旅“人设”相符的配套服务,恐怕就免不了“打卡即结束”的命运。

    我们乐见更多的官方账号放下身段拥抱年轻文化,但更期待这场流量盛宴能催生更多深层变革。其中关键在于,如何将流量沉淀为城市文旅的生命力。例如成都借“熊猫花花”IP开发沉浸式体验区,事实证明,只有将“梗”植入本地文化肌理,才能让流量生根、开花结果。

    一座城市的魅力,从来不在于它追上多少个“梗”,而在于它能否让每个梗都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独特的文化年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城市书店:为心灵“充电”的精神驿站
虢国博物馆《崤函少年》榜上有名
张鹏欣成语典故金石博古画展开展
遨游书海品书香
举办《凝眸人生》作品研讨会
文旅宣传有“梗”还要有“料”
窦建德与灵宝将军岭
开启阅读之旅 书香浸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