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传花信,雨濯轻尘。”随着谷雨节气正式出场,春天的故事也开始进入最引人入胜的戏份。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经过一个寒冬的蛰伏,家乡的茶树在雨水的滋润下冒出千头万芽,碧绿葱翠,鲜嫩欲滴。这个时候,沏一壶谷雨茶,茶芽肥硕,色泽翠绿,香气怡人,壶中有久违的云雾山川,有诗意的春暖月圆,更有超脱于浮华之外的真趣清欢。那馥郁的清香,穿越苦闷的冬日与单调的岁月,慰藉了人的心灵。
谷雨茶,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味鲜活,香气四溢。于是,谷雨节气素有摘新茶的传统。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
采下来春茶鲜叶经晾晒、杀青、揉捻、烘焙等多道工序,与冒着热气的清水相遇,倾情化身为一杯香气袅袅的茗茶,一飨所有期待已久的爱茶人。春季茶芽最嫩,茶叶口感更为鲜甜,而谷雨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更多地保留了鲜叶的绿意,更对应着这个季节的生趣盎然。一缕谷雨新茶的悠悠清香,穿越千年时光,直至今日依旧让爱茶如痴的人念念不忘。
唐代僧侣有饮茶风尚,晚唐著名诗僧齐己留下了三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一首道:“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将晚时,还未采满筐。尽管谷雨佳茗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招来邻院的客人品新茶。
喜爱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诸多诗句咏之。唐代诗人陆希声诗云:“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谷雨前所采之茶更为名贵,故作者在摘煎时也不能不怀着珍惜的心情了。苏东坡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黄庭坚诗云:“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在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敏感的诗人用手中多情的笔在书卷上肆意风流。当代作家苏叔阳说:“饮一口这暖暖的谷雨茶,就像整个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身体卸下了冬天所有的寒冷和沉重。”饮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在自然界无尽无休中的一种自我感知,饮茶的诗意可以入侵人生的失意。
新火煮新茶,一盏得清欢。趁着春光正好,大家煮一壶鲜嫩的春茶,放松一会儿精神,看那腾起的绿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透过氤氲的水汽,素雅的茶香,啜一口,缕缕清香溢出,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皆散去,一份平凡生活里的可贵诗意悄然而来,将每一个当下都活得饱满,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得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