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卢氏县深入拓展“土特产+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全产业链构建、场景体验升级、数据技术赋能和政策机制保障,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产品创新激活土特产的文旅基因。该县深挖土特产文化内涵,推动“农产品”向“文化消费品”转型。依托当地非遗技艺、农耕文化等资源,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计师与农户合作,开发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符号的衍生产品,如支持乡村文创工坊将山货特产融入民宿元素,推出系列主题伴手礼,使土特产成为承载地域文化的传播载体。
以文旅场景重构打造沉浸式体验经济。该县突破传统“采摘+售卖”模式,构建“生产场景文旅化”新生态。豫西大峡谷景区整合28处民居院子,打造“年代故事”主题院落,设置养生茶坊、酒坊、磨坊、豆腐坊等体验点,让游客在参与农事劳作、手工制作中感受乡愁记忆。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成牡丹芍药、金银花、皂角、玫瑰、葛根、连翘等养生坊,开发养生茶、汤药包等产品,配套品饮、足疗、保健等体验项目,让土特产生产链条升级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文化消费场景,实现“从田间到舌尖、从产品到体验”的价值跃升。
以数字技术为产业链升级提供支撑。该县构建“云端产业链”,通过直播电商、AR技术拓展消费场景,双龙湾农耕文化产业园运用AR技术复原古法酿造工艺,让游客在选购辣椒酱、核桃油时直观感受传统技艺魅力;“村播计划”培育本土主播,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乡土工坊”直播间,展示山货制作过程,带动土特产品销售;结合二十四节气策划“中国农民丰收节”“连翘季”等主题营销活动,精准对接文旅消费热点,持续提升卢氏文旅产品美誉度。
以政策机制创新为模式落地提供保障。该县坚持党建引领,推广“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模式,完善利益联络机制。汤河乡河口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运营模式,27座食用菌大棚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近百名村民月均增收2000余元;官道口镇果岭村通过党支部引领,以果园土地入股企业,实现“劳务薪金+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多元收益,切实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今,“土特产+文旅”模式在卢氏县已从单点探索迈向系统集成,随着人才培育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优化和政策创新持续深化,这一融合发展模式有望催生更加多元化的乡村产业形态,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叶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