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正是外出踏青、登山赏花的好时节。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花粉飘散空中,一些人出现鼻痒、咳嗽、打喷嚏、皮肤红斑、流泪、眼痒等症状,我们称为春季过敏。
春季过敏高发季的主要因素
1.气候因素。4月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波动频繁,易引发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屏障功能。
2.自然因素。随着气温回暖,树木发芽,花朵开放,空气中花粉浓度明显增高。
过敏反应机制与症状识别
过敏是指机体在接触过敏性物质后出现的变态反应,其实是身体的一种过度应激反应。当外来异物进入人体,机体会对该物质进行自动识别。当无害物质被判定为有害物质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挥其保护作用,分泌抗体,对“有害”物质进行攻击,而这种错误的攻击就导致了过敏反应的出现。所以,过敏并不是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反而是由于机体对外界刺激过于积极防御造成的。
预防措施和科学用药
1.减少过敏原接触。关注花粉浓度预报,尽量避免或减少到日光强或花粉浓度较高的户外。外出时戴口罩、护目镜、穿长袖衣裤,回家后换洗衣物、洗脸并用淡盐水清洗鼻腔。
2.居家环境管理。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及地毯,控制室内湿度,保持空气干燥,抑制尘螨繁殖,避免霉菌滋生。
3.增强自身防护。气温不稳定时及时增减衣物,减少冷热空气的刺激。适当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在室外晾晒衣物,以免花粉附着导致过敏。
4.合理预防用药。如果过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预防性药物,如鼻喷激素、过敏性滴眼液或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
过敏不是“娇气病”,而是免疫系统写给环境的“特别家书”。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们用科学解码身体的信号。 (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袁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