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记者走进卢氏县源通瑞邦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通热力”),整齐排列的空气源热泵设施仪表上,跳动的数字如音符般流转——光伏发电、地热储能温度、风力补充效率、用户端实时能耗……这些数据在“智慧大脑”的调配下,编织成一张无形的能源网络,让每一度电都发挥出3倍能效。该公司董事长谢斌道:“这不是魔术,而是‘数字基因’与‘智造革命’的化学反应。”
传统的供热企业,往往依赖燃煤锅炉,能耗高、污染大。而源通热力另辟蹊径,将“建筑智能化清洁能源技术服务”作为核心产品,构建了一套“风光地热储”多能互补的智慧系统。
“我们的技术,能让能源‘循环跳舞’。”谢斌介绍,通过光伏发电优先供电,富余电能存入蓄电池;同时,地热系统与储热(冷)水池协同运作,再辅以风力发电补充,最终在智能算法的调控下,让一度电上演“三重奏”,实现能源的“无缝切换”和“最优匹配”。
这一创新技术,推动源通热力的综合能源利用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3倍,真正实现了“1度电能当3度用”的愿景。2024年,该公司产值突破千万元,2025年目标直指2000万元,近乎翻倍的增长背后,是技术革新的澎湃动力。
“硬件层面的创新难续竞争实力,唯有植根‘数字基因’的技术重构才能破局、抢滩。”谢斌坦言,源通热力通过自主研发“建筑智能化智慧能源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能源站和用户端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随时调整运行策略。“就像给能源系统装上了‘自动驾驶’功能,它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光伏,什么时候该启动地热,什么时候该蓄能。”
向“新”而行、以“智”致远。目前,该公司获得1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认证。其中,“管道工程施工夹持装置”“供暖管道抗震支架”“建筑施工用抗震降噪机电工程设备”等实用新型专利,均实现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成功转化。这些技术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更将管网的故障率降低70%,让“智慧供热”从概念落地为实实在在的用户体验。
2024年,源通热力一举斩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五项省级认定。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该公司对“技术立企”的执着坚守。“我们虽是小企业,但瞄准的却是大市场。”谢斌说,目前,公司技术服务已覆盖卢氏县6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市场占有率还在稳步提升。未来,公司将把“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推广至更广阔区域,甚至输出海外市场。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从“制造”到“智造”的一场深刻变革,源通热力的奋起直追、弯道超车,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一匹“智创黑马”。
“下一步,源通热力将继续深化与高校和一流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为本,瞄准前沿节能技术,利用自身优势,巩固创新、勇闯‘智造’,努力实现远景目标。”谈及未来,谢斌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