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春风里的渑池“五步走”实践
题字:卫彦奇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渑池职专雷锋活动月启动仪式上,该校团委书记周一冰向团委学生志愿者授予志愿者旗帜。 高杨 摄
在渑池县仰韶学校,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写“人”字。 陈跃霞 摄
渑池县县直幼儿园山水秀庭分园开展了“不负好时光 最美四‘阅’天”草坪读书会活动。王晶 姚雪 摄

    课改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渑池县教体局锚定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教研协作区、名师工作室为双轮驱动,创新“教研赋能、协同发展”立体化教研模式,构建“五步走”战略闭环,形成“理念更新、方法创新、课堂革新、素质提升”全链条发展新格局,进而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春拂仰韶,教改潮涌。今年年初,《渑池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出台,标志着一场以“聚焦核心素养、重塑育人生态”为核心的深度变革全面启动。渑池教育工作立足该县教育发展实际,锚定“核心素养”航标,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层层推进,创新构建“五步走”战略闭环体系,让千年仰韶文化浸润下的教育沃土焕发新的生机。

    谋定而后动

    顶层设计勾勒教育蓝图

    2月10日,全县春季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拉开了教育变革的序幕。该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昭伟在会上明确提出,要构建“三维联动”改革框架,实现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纵向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横向融合,“行政推动+专业引领+校本实践”立体化育人路径。

    在这场汇聚全县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碰撞中,“四个转向”成为共识:从规模扩展转向内涵提升,从分数导向转向素养培育,从经验驱动转向教研引领,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创新。为此,该县教体局同步启动“三大工程”,即名师领航工程培养骨干教师,智慧教育工程实现资源共享,课程创生工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为教育改革注入源头活水。

    破冰开新局

    “四把金钥匙”解锁课堂革命

    面对传统课堂的弊端,该县教体局以“四把金钥匙”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四把金钥匙”指双主体、大课时、结构化课堂、梯度训练等四个方面。双主体教学相长,把握教师主体的多维度赋能;大课时适时贯穿,建构符合学科逻辑、学术本真的教学范式;构建高效课堂,打造“三备两研一反思”结构化模式;进行梯度训练,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组建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协作区、名师工作室三维教研共同体,创新集体教研模式;开展全县教师课改大比武,建立考核机制,将课改成效纳入学校年度评估;坚持学科教学精准化、学生教育个性化,落实“双减”政策,打造课堂教学新生态,让“四把金钥匙”成为推动全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强劲动力。

    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谢园说:“这样的变革,不仅是方法论的革新,还是教育哲学的重构。”县直中学的生物课堂上,教师杨彩红运用“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中,学生们分别扮演心脏、动静脉等角色,亲身体验感悟血液循环的原理。交流展示环节,课堂上看到的是思维碰撞的火花。过去学生怕提问,现在抢着发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极大提升,高阶思维问题提出量增长数倍。

    城乡共繁荣

    优质资源浸润每一寸土地

    均衡发展始终是渑池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县教体局创新实施“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确定了构建“一体”、抓好“两翼”的工作思路(“一体”,即教学研训一体化。以教师发展中心为龙头,以城乡教学教研协作区为骨架的师资培育体系;“两翼”即校本研修示范校和“三名”工作室)。该县与洛阳师范学院联合,依托“国培计划”农村校园长领导力培训、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11个项目,努力打造9所校本研修示范校、55个“三名”工作室、中小学10个城乡教学教研协作区,构建起教学研训一体化师资培训体系,实现了城乡教学教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强校带弱校”送教下乡活动。今年3月,曹端小学、仰韶学校的教师们齐聚果园乡中心学校,共同开启了一场教育智慧的碰撞与交流。教学展示过后,各协作区学校的校长、教研组长齐聚一堂,共话教研教改。同时,全县选派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教活动。在果园乡、在洪阳镇,送教教师董丽红、张小元等上了语文、音乐、数学、英语、美术课,课堂流畅紧密,互动良好,气氛活跃,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结构化课堂。师生交流互动环节,董丽红上了主题为“书写自己生命传奇”的励志课堂,她告诉学生:“生命是一个奇迹,只要确定了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运用潜能,坚持不懈,定会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数字化改革同样惠及偏远山区。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了普及全县的“智慧课堂”,农村学生通过屏幕即可与县城名师实时互动。乡村教师纷纷感慨:“过去担心资源不足影响教学,现在有了云端资源,我们都能观摩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

    靶向破难题

    教研员变身一线指挥官

    该县教师发展中心的23名教研员开启“沉浸式督导”模式,建立“三查三改”督导检查机制:查备课教案、找理念偏差,查课堂效果、找方法短板,查作业批改、找评价漏洞。在多所初中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员发现多数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存在“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立即组织教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课题研究,指导开发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在部分乡村小学,语文教研员注意到,一些教师教学中个性化审美培养不足,过于注重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限制了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发展,遂组织教师开展了基于“整合多元审美资源,鼓励个性化审美表达”的教学研讨活动。

    这种“贴身式”帮扶成效显著,全县教师以反思促教学已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优秀的课例和课后反思也在学校、协作区相互交流。学科教研员与教师交流、座谈后,教师的理念、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改进。各学校的教研内容更具针对性,教研活动也更加丰富,贴近教学实际。

    赛训一体化

    锻造新时代育人铁军

    4月开展的“大研讨”暨优质课大赛成为检验教学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从校级初赛的“微课”展示,到协作区的同台竞技,再到全县的总决赛,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在竞技中“破茧成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刚刚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的教师张丽娟表示:“备赛过程倒逼我们重新审视教学设计,现在每节课都要思考‘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怎样体现出学科教学的育人本质’等问题”。

    更富创新性的是“种子教师养成计划”。100多名省、市级优质课获奖教师组建教研团队,他们以课堂为主阵地,主动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如仰韶学校的“三真两分一精练”课堂模式,“三真”(创设真情境、组织真活动、解决真问题)、“两分”(学习分组、作业分层)和“一精练”(精讲多练多评价)。县直中学坚持素养导向下的“一二三四”课堂模式,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强化实践。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也明白了如何把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该县教体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启动的“课改深化年”,要重点攻克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和教师持续发展机制两大难关。随着人工智能教研平台的搭建、“学业述评”体系的推行以及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实施,渑池教育正在书写着新时代县域教育改革的生动答卷,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新画卷徐徐展开。                      (王建伟 张迎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民声
   第07版:连线基层
   第08版:瞬间
课改春风里的渑池“五步走”实践
以思维为引擎 赋能深度学习
唤醒文化自信 提升育人实效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成长
墨香润童心 笔韵传薪火